他們的一生 寫就民國歷史

周慧珠 圖/時報文化提供 |2012.05.20
1079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七○年,白先勇完成「台北人系列」小說的最後一篇,也就是以父親為主角的小說〈國葬〉,他在上頭題詞:「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

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和白崇禧一樣,都是在台灣度過後半生的民國傳奇人物,歷經輝煌與滄桑。

不該忘記 不可忘

三年前,齊邦媛以八十六歲之齡完成「巨流河」,「我不甘心讓民國這幾千萬人跟草木同朽!」她鼓勵白先勇:「你不能只寫英雄末路的惆悵,還得寫英雄當年的輝煌。」這「你才七十多歲,還有很多可以寫!」幾十年來,她跟白先勇見面總互問:「你那本書寫得怎麼樣?」這一等就是半世紀。

白先勇說,父親白崇禧將軍,一生與中華民國的歷史密不可分,「這真是一段多災多難的歷史」,從辛亥革命、抗戰、國共內戰到台灣的二二八事變,父親一生為國為民,但到年老時卻非常寂寞,內心總有許多遺憾。

「對於民國史,我們不應該忘記、也不可以忘記……」

白先勇表示,不是歷史專家的他,為了寫書,他掉進一個歷史深淵裡,自己不斷摸索蒐集資料,最後才完成書籍。

白崇禧將軍,是第一個從南方打進北平的人,當年三十五歲正是帥氣英挺、意氣風發的年紀,曾在北平故宮下的「崇禧門」照了一張相,為了考證歷史,白先勇也循著父親走過的足跡,到當年的城門下拍了同樣一張照片。

「這些故事,都是歷史的遺跡」。歷時十二年,完成《父親與民國》一書,書中有六百多幅白崇禧將軍的珍貴史料照片;白先勇表示,這本書不僅回憶與父母親的相處,也紀錄他們走過的這段苦難歷史。

母親去世,白先勇在《驀然回首》提及:「出殯那天,入土一刻,我覺得埋葬的不是母親的遺體,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分,以致初到美國時,無法下筆寫作。」

母親去世後,他飛往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愛荷華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學習文學理論和創作研究,當時父親也來送行,竟是與父親最後一次會面。

不是哀悼 是崇敬

「我在美國聽到父親過世的消息,第一個感覺不是哀悼,而是崇敬。父親在我心中是一個英雄。」

他說,他的父母經歷了一個憂患的時代,相互扶持一生,兩人的離去,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這段民國歷史不能被忘記、也不應該被忘記,希望透過這套書可讓外界重新認識民國史。

白先勇認為,歷史就是歷史,不管過去政治恩怨,歷史就是真象,歷史若不是真象就是偽史。因此《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匯集了很多珍貴的史料,是一部研究民國史非常重要的作品。

五月八日下午,白先勇在國史館舉辦學術座談會上說,蔣非常清楚,我父親是國軍裡面的戰神、戰略家。其實兩人大方向都一樣,但個性不同,雙雄不能並立嘛!很難處的;正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云:「君臣一體,自古所難。」

白先勇說,父親影響他的地方,是做事的態度、不放棄的精神。他說,父親有很多優點,但局勢所限,很多地方施展不開;但父親算是蔣在外系中最受重用的。

即使處於逆境,父親還是不懷憂喪志,還是做該做的事,例如父親支助圍棋王林海峰,因為愛才、培養人才。

這次白先勇在兩岸同步出版「父親與民國」,陸續於北京、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桂林舉行新書發表會,彷彿重溯父親北伐抗戰的足跡;甚至在當年的南京總統府古蹟舉行白崇禧照片展,「我把父親帶回老總統府了!」白先勇認為,這也算圓了父親的心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