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宣布,明年起優人神鼓將畫下創作休止符三年。一個深獲國內外好評的優人神鼓,雖然邀演不斷,也獲文建會的扶植團隊補助,扣除各項經營成本,仍然撐得辛苦,二○一○年還一度虧損。
是甚麼樣的因素讓我們的文創產業苦撐在財務的大缺口困境呢?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上兩天燒掉二點一五億元的《夢想家》,相對於這些財務上困窘的文化產業,是不是顯得格外諷刺?然而優人神鼓卻因經營危機停止創作,顯現台灣文創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嚴重。
除了優人神鼓,在今年四月分星雲大師的投書,指出許多實體書店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困境,因為賣書利潤已不夠維持生活,他的憂心如同筆者走訪今年的國際書展,所聽到出版商們同樣的嘆息。
在今年「龍騰微笑」的創業論壇上,企業家施振榮曾說,提升一個國家生活品質及滿意度最快的方式是文化,因為經濟的富足及繁榮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如果說,這些文化產業如同帶領台灣往前的明燈,我們不希望這些燈一盞盞熄滅了,最後整個社會失明;如果說我們不希望台灣不用考試的下一代變成電玩高手,仍有良好的文化欣賞活動,調劑身心、提高人文素養;我們在繁忙工作之餘,都需要閱讀及文化藝術,成為心靈角落的充電源。
親愛的政府,請在漲聲四起的生活艱困中,請給文化產業一些扶植輔助的具體方案,也讓小民們有機會為台灣的生活品質及滿意度給個掌聲!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