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海鸚鵡」的善知鳥。
圖/耿婕容
粉墨登場的善知鳥

登陸小艇穿梭於冰山雕塑中,這以海水為斧、太陽為鑿的曠世之作,將歲月風華形塑成渾然天成的自然派。
探險隊長將登陸小艇小幅度的轉彎,就在轉角處,我驚鴻一瞥地看見一個小小的頭,正埋在水中,亮橘色的雙腳在淺水處使勁划動,水中隱約有雙眼睛閃爍著,我不禁忘情地大喊:「Puffin!」
生長在寒帶地區的大西洋善知鳥(Atlantic puffin),嬌小的身軀、黑白分明的羽毛、鮮豔奪目的巨喙、炯炯有神的雙眸,活似海洋裡戴著面具的小丑。牠們的身軀矮胖,大大的頭配上短短的翅膀,不論起飛或降落,時常帶點笨拙,像極年久失修的老飛機。但牠們倒是出色的游泳高手,可潛入水底七十公尺處,不僅利用翅膀划水前進,且藉雙腳來控制方向,一口氣最多能銜五、六十條魚呢!
一逗趣的善知鳥有個動聽的別名——「海鸚鵡」,牠們一生中多數時間都在海洋活動與過冬,每年四到八月間,才會飛到小島或是沿岸的峭壁上築巢。在繁殖季節,牠們會換上閃耀新裝:多彩的三角形巨喙有了變化,顏色變得鮮豔而明亮,亮橘的尖嘴處,依序搭配湛藍、鮮黃,像似層層抹上最流行的唇膏,再追加一道亮麗的唇蜜,彷彿引領時尚潮流的嬌俏少女,簡直能和北極燕鷗的名媛風采相互競豔;不過,有人針對牠們外型的多彩特性,喜歡暱稱牠們為「海上小丑」,象徵一種粉墨登場的童趣,感覺更添俏皮活力。
根據資料顯示,近年由於海水溫度逐年升高,玉筋魚(sand eels)不明原因的消失,導致善知鳥缺乏維生來源,數量隨之銳減;而漂流在海上的外溢石油,也因食物鏈關係,間接威脅到善知鳥的族群生命。看著滿天飛舞的善知鳥,心中默默地對牠們說:別了,期盼下次還能見到你粉墨登場!
極地旅者──燕鷗
位於國王峽灣北端的新倫敦鎮(Ny London)曾是大理石礦場的遺址。當我們停留此地附近時,忽見北極燕鷗於空中飛翔,不斷地朝我們的頭頂俯衝攻擊,原來附近正有北極燕鷗的鳥巢,雌燕鷗正為保護小寶貝而捍衛家園。
北極有燕鷗,南極也有燕鷗。不知情的人也許會想,牠們就像從小失散的雙胞胎,在地球的兩端遙遙相望──殊不知,牠們其實是同一批海鳥!
北極燕鷗是唯一在高緯度極區生長的燕鷗,主要分布於北極周圍,最北至北緯八十三度左右都有牠們的蹤跡。燕鷗身披淡灰色的羽翼,有著鮮紅的長喙、細長的雙腳、纖細窈窕的身材,活像披著披肩、頭戴羽帽、穿著細跟高跟鞋,趕著赴宴的貴婦,顧盼生姿、風情萬種。
北極燕鷗在北極度過快樂的夏天,夏日結束前,即橫越高山大海,經過赤道的上空,最終抵達地球的另一端──南極,繼續享受南半球的夏天;隔年二月前後,再往北飛行,乘著風勢,以平均每天飛行五二○公里的速度,在五月雪尚未完全消溶前,飛抵北極。因此,牠們的一生皆在夏天中度過,可說是世界上遷徙最遠的候鳥。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北極燕鷗一年飛行超過八萬公里,壽命可長達三十四年,換算之後,一生中飛行遷徙的距離約有240萬公里,相當於地球至月球來回三趟,或繞行地球六十圈的旅程!這對一隻身型嬌弱的鳥兒而言,實在驚人!
這般不畏艱難地南北往返,竟是小小鳥的終生宿命與職責!燕鷗的充沛能量,似乎讓長年奔馳極地的我,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