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希大選變天後,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改口說緊縮政策有彈性,可兼顧成長。希臘國會大選後,主張撙節政策的二大黨慘敗,新聯合政府難產,預料六月必須進行第二次選舉。法、希的變天顯示,嚴厲的撙節政策已引爆民怨的臨界點,須彈性調整。
由德國主導的財政緊縮政策實施二年多以來,在歐洲各國遭到民意強烈反撲。從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到西班牙,政府大砍社會福利,另方面又增稅,不僅公務員遭裁員減薪,民間受薪階級的薪資亦大幅縮水,靠退休金過活的老人,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撙節政策幾乎把人民逼到了牆角,最後民意終將反撲;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希大選變天,乃是必然的結果。
打敗沙科吉的歐蘭德,主張重新協商歐洲財政協定,納入就業和成長條款。他上任之後首要任務是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協商歐洲財政協定。不過梅克爾先下馬威,直言剛完成簽署的財政協定不可能更改。德、法之間的立場南轅北轍,如何說服梅克爾,將是歐蘭德上任後的最大挑戰。
儘管未來幾周內,德、法之間就財政協定的調整還有得吵,但由法國前財長轉任的IMF總裁拉加德的態度已有相當大改變,她開始強調可以設計一套策略,兼顧成長與穩定,不應將成長與緊縮加以對立。五月初,世銀總裁左里克也強調,如果沒有經濟成長做支撐,歐洲難以達成必要的經濟改革。
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提出振興歐元區經濟的有效策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多次撰文痛批撙節政策是用錯藥方。有人建議可以暫時調降加值營業稅、大幅鬆綁各項不合時宜法規;中長期則必須檢討福利國家各種福利,因為政府已無力再提供這麼優厚的福利。除了減稅、鬆綁法規之外,也有人建議歐元的匯率應適度走貶,以利歐洲出口提升競爭力。也有經濟學家建議,北歐國家應增加消費,有助南歐國家出口好轉,進而降低赤字並創造就業。
針對歐洲財政協定,梅克爾態度仍十分堅決,如果梅克爾堅持不做調整,她也要承擔慘烈的後果,即希臘最後被迫退出歐元區,回復舊幣。十年前歐元區上路時,各國可是做了多年的準備,以確保各項轉換工程運作順暢;十年後,希臘要退出歐元區,如何確保有秩序地退出呢?屆時希臘貨幣將大幅貶值,政府可能採取資本管制,銀行發生擠兌,連帶其他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也會被拖累。
在希臘聯合政府難產的情況下,令人懷疑其未來是否有能力處理回復舊幣的複雜程序。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央行適時以低利提供充沛資金協助銀行業渡過難關。但撙節政策過了頭,人民活不下去,只有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國家變天。如果德國堅持不調整緊縮政策,希臘最後將被迫脫離歐元區,歐債新危機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