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喜歡看電影的台灣麵包師傅,在做了十多年後,放下手中的麵糰,改拿攝影機,當起導演,第一部電影就得到法國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全球知名影展也都曾頒給他獎項。這位享譽國際的大導演就是林正盛。
坎城影展主席看完他的電影,感動的說:「台灣很不容易,一個麵包師傅都能當導演。」「麵包師導演」是法國媒體給林正盛封的稱號,好吃的麵包要隔夜發酵,就像他的導演人生,不急著收割,慢慢醞釀。

林正盛出生在台東,小時家庭窮困,每天得走四公里才能到學校,但他不覺得苦。因為那條長長的山路,有好多美麗的風景,小小的林正盛常一個人一路哼著歌,東抓抓、西看看,從家裡走到學校,再從學校走回家裡。
林正盛從小就愛說故事,大自然是他的故素材資料庫。他說,在大自然懷抱中長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雖然只有一個人,但一點也不寂寞。「我很會自得其樂,這也是我想分享給小朋友的第一件事:無論如何,要找到自己做
了會開心的事。」他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
是幸福。
國中畢業後,父親要他工作,不讓他念高中。他不想向命運低頭,於是偷了五百元離家。後來流浪到台中,從麵包學徒做起,再成為麵包師傅。有一天休假,朋友邀他到台北看電影。他跳上了中興號,來到西門町的電影院,看到招考電影編導班的海報,一直很喜歡看電影的他興起報名的念頭。口試時,主考官問了一堆專業的電影問
題,他都答不出來,沒想到竟然被錄取。
有時,林正盛會回想:如果當初沒有跳上中興號,現在過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就去做,不要老想著要準備好才去做。做了,才知道你的能力到哪裡,才有機會進步。不要害怕失敗,跌倒沒什麼大不了,再爬起來就是了!」這是他想分享給小朋友的第二件事。他說,很多人的夢想都是用「想」的,而且都想等到準備完美才行動,結果,往往什麼事也沒做成。
夢想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完成的。「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還要確定能力所及,能賺錢養活自己。」林正盛在八年間,寫了幾十部劇本,但因為沒有錢,只拍成三部紀錄片,幸好都得獎,獎金加上劇本申請輔導金通過,三十五歲的林正盛終於開拍人生的第一部電影,正式展開電影之路。
從一位麵包師傅到國際大導演,有人形容林正盛是傳奇人生。他自己並不覺得:「我只是找到做了會開心,又能力所及、也能養活自己的事,這是我認為最幸福的人生。」本文摘自《未來少年》五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