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陽光異常熾烈,天空卻皎白得近乎透明的日子;叢叢密密的茶樹先用薄霧隔開遠山,再以一條條近乎垂直的小徑連接地面的茶園綠浪,為老厝鋪上層層柔軟的綠地毯。圖/吳德亮
那是一個陽光異常熾烈,天空卻皎白得近乎透明的日子;叢叢密密的茶樹先用薄霧隔開遠山,再以一條條近乎垂直的小徑連接地面的茶園綠浪,為老厝鋪上層層柔軟的綠地毯。偶有白鷺鷥三三兩兩悠然掠過,暖融融的空氣加上濃郁沁人的茶香飄蕩,令人醺然欲醉。
原本要抄捷徑從關西到北埔,未料被衛星導航引至從未走過的鄉間小路之中,就在懊惱得想摔機的同時,眼前忽然出現一大片沙沙推湧的茶園,一座完整的三合院客家古厝就坐落其中,飛揚的馬背脊朵輝映紅褐的鱗鱗千瓦,彷彿遙遠又真實的夢境,讓我忍不住舉起相機就「喀嚓喀嚓」猛按快門。
迷航之旅帶來的驚喜顯然已不可多得,無論在城市或鄉間,或因都更或因後代爭產改建,甚至因大型高爾夫球場與遊樂區的不斷蠶食鯨吞,一落落漂亮的老屋古厝,往往就被無情拆除,令人鼻酸。
其實兩岸都有相同的情況:二○一一年開春,我受邀到福建省美術館,與大陸畫家周榕清共同舉辦「近看兩岸之美」雙人展,榕清展出的是他的漳州土樓漆畫,我則以攝影呈現台灣古厝之美。儘管作為閩南古厝文化最為豐富的福建省,當地領導與民眾在我的影像作品前仍掩不住興奮,告訴我「我們小時候就住這種房子,可惜大多被拆除了」。而當地各家電視台在報導展出盛況時,也必定以我的一席話「深怕哪一天醒來,又少了一落古厝」作為開頭。
翻開我電子相簿中的古厝檔案,再看看過去幾次畫展留下的畫冊,原本意氣風發的許多古厝,今天大多已消失在歲月的滾滾洪流之中,只能在我一幅幅的畫作中局部呈現了。碩果僅存的關西茶鄉古厝能抵擋現代文明的頻頻入侵嗎?我不禁再度杞人憂天了起來,並寫詩如下:
群山環抱
綠浪推湧間
我昂然佇立
馬背為弓
茶香作箭
迎戰多變的
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