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二年國教定調為先免試,後特色招生。前教育部長楊朝祥指出,十二年國教是培育人才,要適性發展,應該先特招再免試,但特招不一定是靠考試;特招一○三年才兩成五,比率應擴大。
台灣師範大學昨天舉辦「因應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精進研討會」,邀請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黃榮村、楊朝祥座談。
楊朝祥現任佛光大學校長,他認為,如果十二年國教目的是要適性發展,應該盡可能提升特色入學比率,應該先做特色招生,其次才是免試入學;他的特色招生定義和教育部不一樣,特色不是一元的、是多元領域的表現。特色招生不一定要考試,像現在很多大學招生,學測成績只是門檻參考,是否錄取要看備審資料。
他說,大學入學制度要配合改變,才能消除擠明星高中的現象。家長如果不改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十二年國教未來會有很多問題。目前明星高中學生人數只占高中生百分之二十,卻占明星大學百分之八十入學機會,造成進明星高中成為進明星大學的保證。他建議繁星計畫要擴大,讓不同高中職學生可進入明星大學,否則明星高中「擠破頭」的現象不會改變。
楊朝祥表示,家長和社會要體認多元成就的價值,十二年國教才會成功。每個人都有特質,孩子的特質發揮,前途不可限量;社會應欣賞多元成就,如名廚阿基師、高爾夫天后曾雅妮等。
中研院院士曾志朗則強調,十二年國教要提升老師數位教學能力,否則「雲端教學時代來臨時,就變成雲深不知處了」。他表示,未來學生畢業要有的四種能力,包括語文、數位、數學運用和科技知識素養。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則擔心,國立高中職改隸給沒有經驗的地方政府,恐造成「小孩玩大車」;他認為,十二年國教所面臨的困境比九年一貫課程更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