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油電雙漲引發物價上漲,如何徵收證所稅也引起股市的騷動。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還未開始就已經面臨了巨大的危機,民意支持度更是直直下滑。
馬總統說,油電凍漲已經多年,現在的漲價只是為反映實際支出而已,今天不漲明天就會付出更多。但是一般老百姓會認為日子已經愈來愈難過了,油電雙漲後只會更加惡化。他們認為,政府的責任應該是幫助人民,而不是只會想到拿人民的錢去填補財政的破洞。可是我們又看到,房價一天比一天高,再貴的豪宅也有人買,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社會財富兩極化的現象愈來愈嚴重。
政府與人民的抱怨看來均有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應該先有一個認識,那就是我們已經生存在一個幾乎是完全的資本主義世界裡。不論是否喜歡,我們幾乎無法跳脫,甚而在解決困境時,也是按照資本主義的邏輯找尋方法。
資本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為基礎。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具有下列四個重要的特徵:
第一、是世俗主義:它完全根據物質世界來定義現實,不理會超經驗的事務和神。在世俗主義的世界裡,任何東西都可以換算成一個價錢。
第二、以人類為中心:依據人類的利益與行動理解現實。世界的資源是供人類使用的,因此,資本主義必然會帶來自然與人力資源的不斷被耗用。誰使用的資源最多,誰賺的錢最多。
第三、具有科學主義特徵:認為現象可以通過真理得到認識,真理可以經由客觀縝密的研究方法發現。甚麼是真理?能夠賺到錢才是真理。
第四、是工具主義:推崇使人們能夠立刻解決問題的見解。因此,要賺錢就要想辦法,誰能夠創新就能賺大錢,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是資本主義的座右銘;「優勝劣敗」是資本主義再平常不過的法則。
在這樣的世界裡,辛勤工作者有之,投機者也比比皆是,前者期待脫離貧窮,後者希望一夜致富。資本主義的國家也有著同樣的思維,國家強大時,呼籲其他國家要與其進行自由貿易,他們弱時,則嘗試關緊大門,拒絕外國企業來搶自己國人的就業機會。
以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為例。為了賺錢,以美國市場為誘餌,以自由貿易為手段,強迫其他國人吃可能有問題的美國牛肉。由於美國手上擁有全球通用美元的鑄幣權,在面對自己內部的經濟問題時,他們也不管全球金融是否會因美國大量印行美元而遭殃,最近幾年美國用印鈔票來解決其經濟問題的作法,已經為全球帶來了莫大的災難。
我們不可能消滅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最核心的「自私」與「貪婪」是人性的最核心弱點之一。資本主義個人如此,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幾乎不會自我消失,而只是不斷擴大與強大的力量呢?
我們當然希望有個大有為的政府,也希望自己運氣好些,有個好公司可以依靠,也更應該認真的工作。但是最根本的還是應該在於減少對資本主義的信仰,而用自我內在的方式去化解資本主義的魔咒。
「知足常樂」看來是一句普通的話,卻是我們在面對資本主義「貪婪」時是最有用的法寶。「人溺己溺」也是我們突破資本主義「自私」本質時的必要修為。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資本主義的陷阱中跳脫。
資本主義會永遠存在,因為它符合了人性的某些特性。只有在人類消失時,資本主義才會消失。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一點,讓資本主義不是人類唯一的價值選擇標準。
在追逐利益時要懂得「知足常樂」的「惜福」與「人溺己溺」的「慈悲」,讓資本主義的貪婪與自私不至於霸占了我們的心靈與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