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宜興報導】第三天的「二○一二中國‧宜興兩岸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洋溢滿「寺」茶香!這場在宜興大覺寺舉辦的兩岸素食博覽會,昨天邀請宜興市檔案局副局暨陽羨歷史文化研究專家長宗偉方主講「陽羨貢茶與茶文化」,而會場內推廣與展售茶葉攤位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找「茶」,亦帶動素博會整體的熱絡買氣。
攜家帶眷來看展 人潮更勝開幕
昨起一連三天是大陸今年的「五一長假」,在宜興政府強力宣傳下,昨天一早,有許多民眾舉家出動齊聚宜興大覺寺,漫步成佛大道、菩提廣場感受佛教寺院之美,且行至大雄寶殿前浴佛淨心。而一旁的素博會開放時間未到,入口處就排滿準備參觀的民眾,待大門一開隨即湧進會場,人潮更勝開幕當天。
素博會匯集兩岸精選的綠色與有機美食,其中亮點展區「宜興農林特展」邀及宜興當地二十家參展廠商,推出兩百多種包括板栗、草莓、冬筍、百合、水芹、綠殼雞蛋等,充滿濃郁在地氣息的綠色農產品;來自張渚鎮的蔣靜表示,平日若要買齊會場的展售農產,至少要花上大半天,而今來到素博展只要逛個半小時,就能一次買盡經濟實惠的蔬果。
嚴選好茶銷路好 交融兩岸文化
陽羨茶、金沙泉、紫砂壺合稱「宜興三寶」,用好水、好壺泡好茶,向來是宜興的傳統與驕傲。配合當地人喫茶喜好,素博會結合宜興茶業第一品牌「盛道有機」、強調無害有機認證茶葉的「大地春」,還有來自台灣的「小楓茶舖」,以及堅持傳承台灣本土茶業的「有餘堂茶莊」,吸引不少愛茶人士前來尋寶。
「什麼!最高檔次的茶都賣光了?」大陸民眾的高消費與鑑識能力,讓許多產量較少、單價偏高的高山茶葉售罄,促使廠商緊急從鄰近城市,甚至從台灣空運急送至素博會。有餘堂茶莊總經理吳應成表示,開展三天來,大禹嶺高冷茶、梨山茶棧銷售七成,台灣凍頂烏龍茶也有不錯的銷量,「我們賣的不只是茶,而是給愛茶的兩岸朋友有份歸屬感,這是舊年代的記憶,讓中國與台灣茶文化相交融。」
專座談論陽羨茶 呼應主題氛圍
昨日素博會場濃厚的茶文化氛圍,正好與文化專場相互呼應。宗偉方表示,宜興古稱「陽羨」,所產之茶為「陽羨茶」,經《茶經》作者陸羽曾向御史大夫李栖筠建議,將陽羨茶進貢給皇帝,列為「貢茶」;唐代詩人盧同的詩中更有「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之句,可見陽羨茶在唐代已為帝王所好,清末民初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陽羨茶為宜興留下珍貴的茶文化,也為茶產業積累不少經驗。」宗偉方表示,陽羨茶作為入貢名茶,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其飲用、包裝品質皆屬上品,特別是一九四九年後開發的紅茶色澤溫潤,飲來滿口生香,再搭配素有「茶具之首」美譽的宜興紫砂壺沖泡,可說是造福後代子孫的「茶產業」。
合唱團跨海演唱 音聲供養大眾
接續上午的「陽羨貢茶與茶文化」講座,下午邀請蘭陽書香合唱團到兩岸素博會表演,他們以宏亮的歌聲搭配鋼琴、鼓等樂器,演唱〈弘法者之歌〉、〈佛教青年的歌聲〉、〈龍的傳人〉、〈掌聲響起〉及〈雲湖之歌〉、〈阿里山之歌〉、〈站在高崗上〉等曲目,呈現佛教活力與弘法氣勢,音樂會現場掌聲不斷,歡呼聲貫穿大覺寺西淨講演廳,也讓大陸民眾感受昔日「一九五三年蘭陽歌詠隊」以音聲弘揚佛法的魅力。
音樂會接續登場的「妙音供養」節目,由蘇李金蘭以古箏演奏〈楊柳觀音〉、〈月圓花好〉;菩提眷屬吳銘澤、張玉琳則帶來的〈感動是最美的世界〉,其中大病初癒的張玉琳仍堅持跨海到場表演,感動了在場每一位聽眾,亦為兩岸素博會注入美妙的跳動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