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宜興報導】懂得實踐佛法,就能常保身心健康!兩岸素博展昨第二場文化專場邀請廣州孫中山醫科大學客座教授、也是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李武彥主講「佛法與保健」;他表示,佛陀是大醫王,也是全方位的保健王,只要人們培養正知正見,在生活中力行「三好」且深信因果,就能擁有健全的身、心、靈。
「人為什麼會生病?」李武彥首先說明疾病成因,最為人所知的是色身上的疾病,這是因為人體與大自然現象不調和,猶如自然界的地、水、火、風失調,有些症狀可透過醫生治療,無法透過醫療行為復原的,就是冤親債主「登門拜訪」,還有因果業力導致的身體不適。
許多人曾質疑李武彥提出「無法科學解釋」的疾病成因,他解釋,學醫、行醫後才發現,許多人終其一生養生保健,但最後仍不敵病魔的摧殘,甚至有的無法以醫學理論解釋,他舉唐朝悟達國師為例,因一時生起傲慢心,十世仇恨化為人面瘡,悟達國師知道因果業力真實不虛,因此誠心懺悔寫下《慈悲三昧水懺》。
李武彥說,雖然現代人飲食重視養生與有機,但心念卻常顛倒妄想,這才是最根本導致疾病的原因,「最營養的藥是歡喜與慈悲,我佛乃大醫王,他向人們開示宇宙真理、人生的本來面目,教導眾生健康保健之道,也就是建立正知正見,且行大乘菩薩道,如此才是保護長壽不生病有效方法。」
李武彥表示,四十年前,一位罹癌比丘尼拜見星雲大師,請示如何化解一身的病苦?大師建議他要發心,心中只要想著利他度眾,且力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後來這位比丘尼在電台開生命線,安慰癌末病人,激勵他們對人生產生希望,沒想到幾年後,比丘尼的癌症病況不但逐漸好轉,腫瘤最後更消失不見,這就是念力決定善、惡業力的實證。
「中華民族向來崇尚儒、道、釋三教,這些教理也蘊含保健之道。」李武彥表示,儒家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道家主張「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而佛家更是強調「淨業三福」—從孝養父母、修十善業,乃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等,在在傳達為人的處世與行佛實踐面向,更是究竟消災解厄、永保安康的一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