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將近三十年對幼兒教育的堅持,誓願「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的信誼基金會,其所創辦「信誼幼兒文學獎」,早已成為國內指標性、原創幼兒圖畫書獎項,迄今,已出版超過七十餘本得獎、參賽作品。
日前舉行第二十四屆頒獎典禮,圖畫書類與動畫影片類的首獎皆從缺,其中圖畫書類首獎更是已從缺四年,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認為:「創作者必須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故事才不會流於表面,作品才會更深刻。 」
「信誼幼兒文學獎」一路走來,有辛苦,有挫折,但是,在「幼兒.創意.圖畫書」的發展理念下,功不唐捐,已然成為台灣圖畫書創作的標竿。因此,每年的頒獎典禮,無疑的正如張杏如所言:「這是兒童文學大家族的年度聚會。」
市場與閱讀環境轉換
頒獎典禮上,張杏如分析目前華文幼兒讀物出版現況;她表示從該獎第二十屆迄今,短短幾年變化極大。
張杏如說,這幾年幼兒文學的環境,網路、電子書的閱讀、使用,是大家津津樂道,雖然對幼兒的影響較小,但「網路閱讀將取代紙本閱讀」的聲浪實在很大;顯然,閱讀習慣正在快速改變,甚至一般家庭對「閱讀」的預算也作了改變。
針對幼兒讀物市場來說;根據調查,台灣產子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因此,幼兒讀者相對減少;此外,許多成人類圖書出版社也投入兒童讀物的出版,對作者而言,當然出版機會增加,但是對原來的兒童讀物出版社來說,市場就更縮小了。
另外,華人世界的童書市場急速擴大,已經不再是台灣童書出版獨占優勢,大陸、馬來西亞等地的出版品急追而上;但是,相對的,版權交易的機會也增加了,已然是地球村的景象 。
因此,信誼基金會將歷年得獎好作品重新繪圖編製,甚至邀請大陸插畫家,進行兩岸合作,例如第十屆得獎者林芳萍的作品《愛畫畫的詩》,重新邀請第十四屆的得獎者林小杯繪製;同時,編輯與作者、插畫者都不計時間、成本,一再切磋,拉長出版過程,畢竟「好書是值得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