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去 解熱保健
酸柑茶
圖/聯經非報系
台灣的頭份也是東方美人茶的著名產地,二○一一年由桃園縣政府舉辦的「建國百年全國第一屆東方美人茶比賽」,苗栗頭份的資深茶農鄧國權,一人即囊括特等獎與頭等三、頭等五等獎,令人感受苗栗縣製茶的不凡功力。而客家先民智慧傳承的酸柑茶,同樣令人感動。
每年農曆春節期間,許多人都喜歡買幾個比一般椪柑足足大上一號的「虎頭柑」回家拜拜。整粒看起來彷彿巨無霸般的虎頭柑,由於皮厚、水分多,加上橙紅紅的外表,看起來充滿過節的喜氣,尤其還可以在供桌上持續放上一個月而不變壞,作為敬神祭祖並討個吉利好運,相當受到一般民眾的青睞。
不過,虎頭柑與食用為主的桶柑或椪柑不同,果肉奇酸無比,一般除了害喜的少婦外,根本沒人能嚥得下去,明顯地「中看不中吃」。因此只要春節一過,因水分消失而萎縮硬化的虎頭柑,十之八九會被當作垃圾棄置。
不過勤儉惜物的客家先民卻不捨得如此浪費,反而將製茶過程中淘汰下來的「茶角」塞入,製成有如黑茶類普洱茶外觀的酸柑茶,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地放個五年、十年以上, 敲碎後沖泡飲用,不僅溫潤爽口,茶香與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據說對咳嗽、化痰、解熱都有功效。
這就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客家先民傳承至今的「酸柑茶」,堪稱是台灣特有的「緊壓茶」了。在過去物質尚不充裕的年代,幾乎是桃竹苗一帶,客家鄉親家家戶戶必備的保健聖品。只是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以及成藥的普及,而逐漸被遺忘罷了。
所幸隨著國民所得的不斷提高,以及無毒、有機、養生等觀念的普及,近年來民眾除了追求安全、衛生的茶品外,標榜養生或保健的茶品近年也逐漸風行,使得客家先民留下的寶貴資產—酸柑茶又恢復了產製。
頭份「日新茶園」的許時穩,從小就耳濡目染酸柑茶的製法,加上每逢咳嗽不止時,母親就會泡上一杯酸柑茶的童年溫馨記憶,因而矢志將先民惜物愛物所留下的智慧結晶繼續承傳,不僅早在多年前成立全台唯一的酸柑茶產銷班,還四處求教客籍製茶老師傅與中醫,在茶葉中加入紫蘇、薄荷、甘草,使得新一代的酸柑茶更具有保健效果。(上)
雞蛋孃的憶享天空
http://blog.udn.com/sandytuan0901/514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