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了貫徹「學齡前教育」,打算在今年八月將現行的公私立托兒所與幼稚園整合成「幼兒園」。然而,由於公立幼稚園數量嚴重不足,加上原本的入園規定有年齡落差,部分公立托兒所還未立案、改制後學費變貴,部分財政有困難的縣市無法配合等等問題,一一浮上檯面,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八月絕對無法順利整合,且將出現一堆人球學生。
原本雖說不是完美但仍可運作的兩個系統,何必趕著強行整合? 難道教育部長蔣偉寧不知道,學齡前教育的關鍵問題,不在孩童必須上過幾個制度的學校,而是幫助雙薪家庭的父母妥善照顧好孩子,並且透過學校的方式完成最基本的社會化以及生活教育,幫助孩子將來順利銜接國民義務教育。
此外,現階段對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來說,「降低收費」以及「安全照顧」,才是學齡前教育最重要的兩大議題。結果,整合制度上路後,收費要大幅上升,年輕父母哪敢生育?孩童安全也成了問題,因為幼兒園制度人手不足。
退一步來說,就算兩套制度非要整合,也應該各自先進行制度改革、入學辦法修訂、辦學和管理辦法的調整,等到制度都調整好之後,屆時再無縫接軌的一氣呵成,哪有人雙邊制度都還照舊,卻硬要以第三套制度,來強行整合兩個原本就已經不相容的制度。
盼望教育部長在積極推動幼兒園整合之前,可否多聽聽民間業者以及學齡前兒童父母的聲音,了解家長們真正的需要,找出現行整合方式的問題所在,並著手改善。若無法改善,就不要強行整合。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社會一直沿用此套自然生成的體制,也算運作良好,除非改革可以更好,否則實在不需要添亂,而不是政府為了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理念,就強行在短時間內破壞兩套運作良久的系統。
如果強行整合,最後只會讓人民無所適從,增加家長的負擔,引爆更強烈的民怨。
劉屏文(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