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蘊涵一股自覺力量,佛光山叢林學院正是培養自覺力的搖藍,寧靜的環境、老師慈悲的教導、學長及同學善知識典範,在無形及有形的教化、督促中,激勵我們時時自覺、反省,提起正念,培養正確知見,具足威儀,才能以足夠資糧進而覺他。
人人皆具有自覺力,端看是否勤於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尤其是生活中微細之處。記得剛進學院,老師總是耳提面命提醒,注意生活習慣、威儀,生活教育養成更甚於知識學習。以前自己不會特別在意生活細節,而是講求速度,把這習慣帶進學院,盥洗後為爭取更多時間,打開水龍頭注水到臉盆,就轉身去丟垃圾,因為覺得水不會流出來。一次水快滿時,旁邊學長幫忙關水龍頭,我還沒有自覺;第二次水又快滿出來,一樣有學長幫忙關;直到第三次水真的滿出來了,心裡才覺得慚愧。我懺悔自覺力不夠,並叮嚀自己不可再犯同樣錯誤,往後要更注意生活習慣養成。
出坡作務能修福報,也能提起我們的自覺力。有一次打掃西上寮房,老師交待也要注意寮房是否缺少物品,我邊打掃邊巡視,後來遇見學長告知此事,學長回應已全部登記,接下來打掃時,我就不再專注留意。打掃後協助搬運缺少的設備時,同學問要搬到哪一間,我答:「不知道。」老師恰巧聽到,便回應:「剛才不是有打掃過嗎?原來你也是不知道一族的!」我很慚愧,自以為學長已有記錄,就沒有用心留意,當下心裡便告訴自己:「做任何事多一份用心,多一份助緣。」學院老師們就像善知識,無時無刻教導,提攜著我們,讓我們更能提起自覺力。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學院寧靜氣息像一股無形的教化,當走路腳步聲格外清楚時,叮嚀自己要放輕腳步;開關門時,稍不注意就發出聲音,在安靜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因而提醒自己應該更留心。不僅如此,校園花草樹木也露著祥和之氣,像在提醒我們沉住浮躁不安,要安住身心。
在大眾裡才能觀照自己的不足,並學習他人優點,內化成自己的長處,或提醒我們不要和別人犯同樣錯誤。此外,更要以同理心對待他人,尊重別人做事方法,不要造成他人困擾。感謝身旁善知識提攜,讓我們能見賢思齊,時時刻刻覺照自己。
「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照遲」,自覺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像心中一把尺,衡量我們的身口意,檢視當下所作所為。自覺就是接受,能接受就能自覺。學院的自覺教育,讓我們隨時隨地觀照自我起心動念,進而去惡修善,向上發展,開發我們無限潛能,讓我們有力量去幫助他人,成為佛教的弘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