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幾天前,小六的俊謙被一個應用問題困擾不已。題目大概是這樣的:有四家便利商店在進行咖啡促銷,一杯咖啡是五十五元,A商店進行第二杯半價、B商店買三送一、C商店全面八折、D商店有百分之三十折扣,請問每家商店的咖啡各需要多少錢?哪一家商店的咖啡最便宜?
俊謙對於半價、八折及百分之三十都有概念,所以很快就完成了作答,可是他認為買三送一,送的那一杯既然是商店送的,就不應該要算錢,所以B商店的咖啡每杯仍然是五十五元。俊謙從小對金錢並不看重,會有這樣的想法,俊謙媽媽並不驚訝,只好不斷地對他說明買三送一的概念,並不是老闆不收錢,而只是一種促銷的手法。
由於俊謙一直搞不懂,最後媽媽只好告訴他:你和三個好朋友一起去買咖啡,因為是買三送一,所以你們四個人拿到咖啡,但是只要付三杯咖啡的費用,那麼,一個人應該付多少錢呢?就這樣一次、兩次,俊謙似乎有些概念了,媽媽才鬆了口氣……我想,俊謙並不是一個沒有計算能力的孩子,只要有了算式,他其實都寫得出答案,問題就在於他對應用問題的理解不夠,才會造成困擾。
另外,再舉一個簡單的範例來說明:(一)小明有八個蘋果,小英有五個蘋果,請問兩人共有多少個蘋果?(二)小明有八個蘋果,小英比小明多五個蘋果,請問小英有多少個蘋果?(三)小英小明共有二十個蘋果,其中小明有八個蘋果,請問小英有多少顆蘋果?
若父母因為孩子看不懂這三種題型,就緊張的去找補習班,根本無法解決孩子的數學問題。因為「應用問題本來就是個會改變的題目」,若只用「你說我聽、背公式或大量做題」來解決,只要改變題型,孩子仍然很容易亂套公式。
應用問題的能力來自於孩子的「讀解能力 + 生活經驗 + 計算力」,現在孩子的讀解力普遍下降,若生活經驗又不夠,無法了解一周有七天、一打有十二枝、月亮周期與方向……等常識或累積足夠的生活經驗,往往會無法理解題意而不知如何做答。
其實,要培養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除了要讓孩子養成「自己念題目、自己思考」的好習慣,我們也會建議父母,透過相關教材的學習,提升孩子廣泛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如此多方奠定孩子的理解力,就能真正培育出具有面對應用問題及處理應用問題能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