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趙菁文的作品《鑼鼓運動》,將中國傳統鑼鼓的音律用西方的聲樂表現,引起國際關注,成為二○一二年台灣唯一入選世界音樂節的作品。
傳統鑼鼓傳授技藝都使用「口訣」,默念「鏘鏘鏘」等旋律記住節奏,趙菁文整理這些背誦口訣,經過轉換後,利用人的聲音唱出,搭配人聲模仿金屬敲擊聲,形成完整的曲目;沒有鑼鼓卻呈現中國傳統音樂風情,特殊的呈現手法備受矚目。
趙菁文的《鑼鼓運動》獲得國際專家讚許:「巧妙融合傳統文化內容,以二十一世紀創新的語法呈現。」香港資深作曲家林樂培也讚評:「極具創意地由中國傳統元素出發,賦予新聲音的生命。」
趙菁文表示,《鑼鼓運動》除了完全使用人聲呈現,也不斷修改,可以加入打擊樂器當配樂,讓整體呈現更具律動感。
台師大表示,趙菁文從台灣師大畢業後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期間加入「史丹福電腦音樂與音響研究中心」做電聲音樂研究。趙菁文曾獲亞洲作曲家聯盟青年作曲第一獎、兩廳院開幕樂第一獎等。
《鑼鼓運動》成為今年唯一入選世界音樂節的台灣作品。世界音樂節由五十多個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會員國每年輪流舉辦,今年由比利時主辦,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四日期間在布魯塞爾、魯汶、蒙斯、根特、布魯日、安特衛普等六個城市舉行。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是歷史最悠久、最龐大的現代音樂組織,創立於一九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