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有一天,Jenny的同學將製作連續印章的簡章帶到學校,並熱心的邀請好朋友一起製作;Jenny覺得很有趣,就回家問了媽媽,媽媽說:「不用了吧!如果想做,我們自己去做就好了呀!」但是隔天,Jenny以為媽媽要帶她去做,就表示媽媽同意了,加上一群好朋友在旁起鬨,便忍不住也挑了一款自己喜愛的圖樣。
晚上回到家,Jenny告訴媽媽,自己也選了一個連續印章。媽媽聽了,疑惑的說:「我昨天並沒有答應妳呀!這樣可不行,妳得自己想辦法,或者用零用錢來支付這筆費用。」Jenny沒想到媽媽會這樣回答,評估思量下,她又捨不得自己花錢,所以,她很想打電話告訴同學:「我媽媽不答應,所以我不能買了。」
媽媽看到女兒困擾不已,心裡也猶豫要不要幫她付這一百二十元,可是又覺得,今天幫了她,改天女兒會不會又故技重施,自作主張的決定許多事情。因此,媽媽提醒Jenny:「妳已經答應同學要買了,如果她還沒訂貨就沒問題;但是如果她已經訂了,妳又突然說不要,似乎對同學也不好意思;所以不管結果如何,妳都應該有自己付錢的打算。」
朋友告訴我這件事情,同時也問我:「不曉得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其實很佩服她,因為她真的是一位會思考的母親,她知道即使自己有能力付出這筆費用,也應該讓女兒對自己所做出來的事情負起責任。
記得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經說過:他的兒子幾年前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當時戴勝益認為這應該是個騙局,可是卻沒說破,眼睜睜看兒子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兒子善後,而是要兒子自己想辦法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
朋友的女兒因為這次的經驗,下一次再有人吆喝買東西,她一定會更仔細評估自己的能力,或確定自己已經跟媽媽達成了共識;而戴勝益的孩子因為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以後他就了解什麼叫做「陷阱」。
或許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錢可以解決的事,何必讓親子關係出現裂痕?但許多父母姑息的結果,便會造成孩子長大後繳不出卡費,鬧著要自殺,最後由父母出面收場的結局。提醒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適度的無情及冷眼旁觀,或許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但放手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解決困境的過程,卻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寶貴經驗,讓孩子一生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