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紐約市日前以「基督徒與種族」為主題舉辦「福音研討會」,由紐約市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神學教授布萊德雷主持,有浸信會、長老教會牧師應邀與會,討論為何今日教會存在種族主義、分享如何在教會推動不同文化信眾的相互理解。
根據種族與宗教調查指出,美國超大型教會率先突破種族藩籬,改變長久以來美國教會主日崇拜時種族隔離的模式。美國有逾千個超大型教會,超大教會每周至少有二千名會眾參加禮拜,其中三分之一的教會至少有兩成以上的教友是少數族裔,許多超大型教會的領導人屬於多數族裔人士,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少數族裔教友能長久留在教會」。
研究發現,白人和非白人基督徒參加超大型教會的原因包括:喜歡吉他和鼓樂的敬拜、喜歡教會為孩童安排的活動、以聖經為基本,讓教友能自我提升。超大型教會研究專家蘇瑪教授指出,整體而言,超大型教會比一般教會更能夠融合多種族裔的會眾。
教會神職人員則指出,《聖經》有許多經文都教導各種族間要追求公義、憐憫與和解,其中〈使徒行傳〉,記載初期教會各種不同種族的團體,吸引不同民族到主面前,當時許多教會信徒的寬容榜樣,值得後世學習傚法。
美籍非裔布萊德雷教授認為,討論種族主義必須以上帝與人類締約的故事,以及耶穌的教導為藍圖,不能流於空談。他舉耶穌「愛鄰舍」的教導為例,僅禁止種族主義而沒有愛,也是枉然。他呼籲基督徒要回應上帝的呼召「合而為一」,並活出上帝的榮耀與使命。
明尼蘇達州伯利恆浸信會主任的福音派牧師約翰‧派博(John Piper),不僅寫過關於種族主義的書,也曾經在他所牧養以白人為主的教會裡,推動多元族群的主題敬拜,即便褒貶不一,但他仍鼓勵基督徒要勇於嘗試,他語重心長說:「雖然種族和諧是不容易達成的目標,但你的心在哪裡,就會為那個目標努力;將自己融入不同族群,就能融入世界中。」他語重心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