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會種族問題 神學牧師研討

觀龢 |2012.04.10
674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紐約市日前以「基督徒與種族」為主題舉辦「福音研討會」,由紐約市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神學教授布萊德雷主持,有浸信會、長老教會牧師應邀與會,討論為何今日教會存在種族主義、分享如何在教會推動不同文化信眾的相互理解。

根據種族與宗教調查指出,美國超大型教會率先突破種族藩籬,改變長久以來美國教會主日崇拜時種族隔離的模式。美國有逾千個超大型教會,超大教會每周至少有二千名會眾參加禮拜,其中三分之一的教會至少有兩成以上的教友是少數族裔,許多超大型教會的領導人屬於多數族裔人士,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少數族裔教友能長久留在教會」。

研究發現,白人和非白人基督徒參加超大型教會的原因包括:喜歡吉他和鼓樂的敬拜、喜歡教會為孩童安排的活動、以聖經為基本,讓教友能自我提升。超大型教會研究專家蘇瑪教授指出,整體而言,超大型教會比一般教會更能夠融合多種族裔的會眾。

教會神職人員則指出,《聖經》有許多經文都教導各種族間要追求公義、憐憫與和解,其中〈使徒行傳〉,記載初期教會各種不同種族的團體,吸引不同民族到主面前,當時許多教會信徒的寬容榜樣,值得後世學習傚法。

美籍非裔布萊德雷教授認為,討論種族主義必須以上帝與人類締約的故事,以及耶穌的教導為藍圖,不能流於空談。他舉耶穌「愛鄰舍」的教導為例,僅禁止種族主義而沒有愛,也是枉然。他呼籲基督徒要回應上帝的呼召「合而為一」,並活出上帝的榮耀與使命。

明尼蘇達州伯利恆浸信會主任的福音派牧師約翰‧派博(John Piper),不僅寫過關於種族主義的書,也曾經在他所牧養以白人為主的教會裡,推動多元族群的主題敬拜,即便褒貶不一,但他仍鼓勵基督徒要勇於嘗試,他語重心長說:「雖然種族和諧是不容易達成的目標,但你的心在哪裡,就會為那個目標努力;將自己融入不同族群,就能融入世界中。」他語重心長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