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波蘭維利奇卡地下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是全球唯一自中世紀以來,至今仍然在開採的礦藏,礦中包括垂直礦道、樓梯、教堂、湖泊及輸出口等設施,見證了採礦技術的發展歷程。一九七八年,獲選聯合國世界文化暨自然遺產。目前,當地正盛行現代的鹽岩醫療觀光。
維利奇卡鹽礦坐落在波蘭克拉科夫,為世界最著名的礦址之一,深三百二十七公尺,共九層,礦道總長約三百公里,建造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西元一○四四年,波蘭王卡西米爾一世(Casimir I)在他的文件中首次提到「維利奇卡巨鹽」(magnum sal alias Wieliczka)。一一○五年,教皇特使紅衣主教Egidius簽署的證書記載「第一份鹽酬由波蘭第一位正式加冕的國王包來斯瓦夫(Boleslaw the Brave),代表Tyniec教堂頒發」。
西元一六八九年,礦工在維利奇卡鹽礦中挖掘了一個小型的拱形洞室,並雇用牧師禱告,保佑採礦安全。之後,礦工們開鑿第一座地下教堂,名為聖安東尼教堂。由於得到國王的支持,開始在鹽礦內大規模地開鑿地下教堂。
該鹽礦中,已開鑿四十座教堂,各個教堂和通道有方尖石塔、紀念碑、裝飾門,以及刻在石鹽壁上的奧地利皇室與貴族成員的紀念牌匾。在礦井中,距地面近百公尺處,狹長的巷道有兩座雕像:左邊是耶穌,右邊是聖母瑪利亞。這是礦工為祈求平安而安奉的,每當發生坍塌時,他們會到此避難。
其中,最壯觀的聖金加教堂(The Saint Kinga's Chapel)是全世界獨一無二,位於地下、金碧輝煌的教堂,始鑿於一八九六年,歷經近七十年才竣工,位在地底百餘公尺處,高十二公尺、長約五十四公尺,最窄處約十公尺,最寬處有十八公尺,可容納四百多人。教堂內有祭壇和聖母像等諸多莊嚴的雕塑聖像,還有精美的浮雕描繪《聖經》故事,包括仿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頂部懸掛著鹽晶體製成的枝型吊燈。
另外,米哈沃維采教堂有一個用鹽晶體製成的巨大燈飾,由上一層的烏爾茲拉(Urszula)教堂的舊齒輪吊起,垂懸在空中,高五點五公尺、直徑三公尺,上面安裝了三百根蠟燭。最深的在地底二百七十公尺處,尚未開放參觀。
據史載,鹽礦的旅遊活動始於十五世紀末,奧地利統治時期十分重視鹽礦的觀光和教育價值,並對外開放參觀鹽礦中的一些教堂,當時延伸拓展的參觀路線,沿用至今。
目前,在地下鹽礦修建療養院,還有管弦樂演出,成為波蘭最熱門的勝地,每天吸引上萬人前往觀光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