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發現,某種突變的腸病毒也會造成如同嚴重藥物過敏的皮膚黏膜症狀,病童全身長滿水泡,水泡裡面的液體充滿腸病毒,接觸會感染。
這是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施信如、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最新發現,研究團隊在二○○九到一○年的腸病毒病童檢體上,發現某種突變腸病毒,會造成「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JS )」全身皮膚黏膜起疹潰爛症狀。
鐘文宏說,成年人出現SJS時,大多數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兒童的SJS卻主要是病毒感染造成;以前從沒有人發現,腸病毒會造成SJS,他已蒐集到六個案例,尚未建立治療指引。
第一個案例是四、五歲大女童,小兒科醫師懷疑是SJS轉介給鐘文宏,鐘文宏發現,女童腸病毒症狀結束兩周後,全身長水泡,分布位置與腸病毒水泡在手掌、腳部、口咽(手足口症)不一樣,試著用類固醇治療奏效,如果用治療腸病毒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就不會有療效。
研究團隊在女童水泡中,找到基因突變的腸病毒。鐘文宏說,這意謂著腸病毒可透過SJS的水泡液體,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