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某公司在端午節邀了一位美國學者到台北訪問,有人問他台灣行的觀感,他說,此行收穫尚豐,但陪同人員的表現卻讓他萬分氣惱。台北原先安排的行程相當紮實,惟陪同人員多次擅自變更節目。
端午節的當天,原計畫到河邊觀看龍舟競渡,陪同人員卻向外賓強調,活動現場觀眾擠得水洩不通,待在旅館看電視實況轉播,反而看得比較真切。陪同人員又忽視外賓想親身參與台灣民俗節慶的強烈意願,建議這位美國學者改到台北近郊山上參觀佛寺。一件邀訪案,因陪同人員的隨興行事,讓效益大打折扣。
觀察公司員工優秀與否,「敬業」二字仍應是最重要的指標。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人生十論》一書,曾說過一則故事:
某日錢穆偕友人在蘇州近郊登山尋幽訪勝,投宿於山頂寺廟,見建築宏偉,就詢問方丈建廟的經過。
方丈說,當初他看破紅塵,發心出家,徹夜獨坐山頂敲木魚,山下人家聞聲而來,紛紛布施飲食,他仍舊夜夜以木魚為伴,遠近村民被其虔敬所感動,就先為他搭蓋草棚遮蔽風雨,又集資給他興建寺廟,後來寺院不斷擴充,終成如今規模。
一個出家人生命的真誠投入,可以感動無數信眾,成就開山建廟的宏願;那靠工作賴以維生的上班族,能不更敬業服務大我、展現自我能力嗎?(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