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新新人類有些是「草莓族」,但也有熱愛公益、青春無敵的一群。他們在社會各角落發光發熱,你感受到了嗎?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的潘經亞,今年獲選「台北市優秀青年」。他說,從服務別人中能夠點亮智慧。他到育幼院陪伴孤兒時,從孩子的眼神中,常見到一絲哀傷;有次帶領院童玩遊戲,離開時有一個孩子大哭,心情頓時糾結,那一刻才體悟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總是把父母的關懷當成多餘。
台灣大學研究生古登儒,每周兩次到社福中心實習,傾聽街友心聲,給予情緒支持。他發現,食物銀行提供麵包給街友,但麵包不易保存,於是他在臉書上發起「請街友吃飯」活動,向各界募集超商點數,蒐集後換取泡麵、蜜豆奶捐給遊民。
開南大學畢業的郭宗棣,是「好人會館」負責人。郭宗棣說,好人會館結合全台十五個農戶與無數企業,把滯銷盛產的農產品運到北部賣,帶著企業員工與農民接觸,不僅讓大家更珍惜作物,更感受到農民的單純與安樂。
郭宗棣說,大家「不要怕」當好人,好人力量愈強大,可以幫助愈多人。當你、我都發願當好人時,我們的社會、國家就會有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