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一名退休藥師,因養老金被砍,生活無以為繼,在雅典一個廣場舉槍自盡;日前義大利醫院藥師以停供威而鋼當手段,施壓政府放棄降低藥師入行門檻修法,以避免未來可能會擠壓到藥師的工作機會。同樣是為了求生存,一件是著眼當下,另一件是放眼未來。
同樣地,把「求生存」焦點轉回在國內屢掀論戰的「超商賣藥」議題,其實在南韓亦然。去年調查,南韓民眾贊成家庭常備藥品在藥店外商店出售高達約七至八成,南韓政府去年九月底通過包括允許藥品在藥店外出售的條款「藥事法」修訂案並提交國會,但因藥師團體揚言發起落選運動,讓議員備感壓力而作罷。
「超商賣藥」修法是呼應民眾需求,也應該如同美牛、水電物價調漲等議題被高度關注,想方設法「配套完善」,而不是讓民眾感覺只是「利益」之爭,根本不顧民眾所需。
支持「超商賣藥」的民眾是貪圖方便,但用藥安全卻隨便不得。試想,台灣肝、腎不好的民眾頗多,歸究其因,「不良用藥習慣」是固定被列入的原因之一;衛生署將提升民眾安全用藥的能力列入提升用藥安全執行策略之首,藥師相關公會協會的藥師到社區、學校宣導用藥安全,介入高診次的長期用藥患者的藥事照護,把握機會多管齊下,都是改變民眾服藥認知的積極作為。唯有讓民眾聰明用藥,才不致因誤解而傷身。
毛志民(高雄市/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