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趁著朝陽晨露,採下每天都要收巡的秋葵,彷彿成為夏季的早課。
口中咀嚼著清晨在庭園現採的秋葵,蒼脆、鮮甜、滑潤、美味至極!
這些秋葵是在自家園裡,以「自然農法」種出來的健康植物。
圖/徐畢華
緣起
趁著朝陽晨露,採下每天都要收巡的秋葵,彷彿成為夏季的早課。
口中咀嚼著清晨在庭園現採的秋葵,蒼脆、鮮甜、滑潤、美味至極!
這些秋葵是在自家園裡,以「自然農法」種出來的健康植物。
二○○五年我參加日本建築之旅,拜訪了貝聿銘先生在日本的建築傑作,位於信樂滋賀縣桃源鄉的MIHO美秀美術館。
在那兒第一次嘗到極度新鮮純美的食物,一杯香醇的咖啡,一份自然鮮脆的蔬食三明治……如今回味起來,這輕食仍口齒留香!看了館方簡介才得知,這些食材都是以「自然農法」種出來。
這個美妙機緣也開啟了我這來自木柵山上的藝術農婦,另一扇自然農法的新視野,進一步反思人類、土地、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
大自然的祕密之「道」
山居數十載,不開門也見山,天天閱讀自然;加上這些年來在王鎮華老師的「德簡書院」,跟隨老師研讀經典,從老祖宗的經典智慧傳承裡找到文化與自然相契之「道」。漸漸體悟,這「道」,於自然,是自然而然;於人文,是平凡常道,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實踐!
所以,「道」就存在自然山林裡;也存在於日常生活裡。有了這樣的覺知,「道」不再只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哲學思維,而是真實的存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這自然之「道」當然也與農業息息相關!古老的農民從一次次的嘗試錯誤與失敗中,體悟了大自然的祕密法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除了氣候節令,農民還學到很多大自然的現象:例如土壤是有生命的,它也會老化,你種了作物,蟲就會來,野草也會來,作物也會生病,人們就一代代累積經驗去解密,及尋求解決之道。
速效的化學農業
二戰之後,出現了嬰兒潮,世界人口暴增,人類對肉食的需求也大增,加上科技的進步,為了應付眾多人口及牲口對食物及飼料的需求,就開始踏上所謂的「化學農業」時代,人類用粗淺的科技去做「人定勝天」的工作,「對付」農業的自然祕密。
於是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開始濫用,短期內是看到了效果,可是幾年下來,農民卻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土地已經種不出東西,即使種出東西,卻是有毒的東西!為何如此?因為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改變了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也讓本來的「活土壤」生病,甚至宣告不治。
原本以為可以節省時間與金錢的化學農業,卻讓我們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將在下回進一步與大家分享一些「自然農法」的特質、實踐與反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