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當時還在念幼稚園的孩子挨到我身邊認真地問:「我們晚上可以去餐廳吃飯嗎?」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想到這個主意?孩子歪著頭想了想,說:「上一次阿祖(曾祖父母)生日時我們不是一起到餐廳慶祝嗎?我覺得在外面餐廳吃的感覺好好……」
不忍心拒絕孩子期盼的眼神,可是又不能天天上館子(荷包吃不消),該怎麼辦才好?想了想忽然靈機一動:「不如今天我們改到『媽媽餐廳』來吃飯吧!」「『媽媽餐廳』?那是哪裡?」,孩子疑惑地問。「那就是我們家啊!我是主廚,你是服務生,而小妹妹就是客人啦!」
於是一頭霧水的孩子就跟著走進廚房,一下子幫忙剝菜,一下子幫忙拿番茄醬,忙碌的身影儼然是個小小服務生。一旁的小妹妹看哥哥忙得很開心,扔下手上的玩具也吵著要幫忙。不一會兒,簡單的番茄義大利麵、汆燙過的小黃瓜、玉米筍,加上用餅乾模子壓成小飛機(兒子的最愛)形狀的熟紅蘿蔔、水煮馬鈴薯,與冰箱裡的果汁、水果,一一用餐盤擺得美美的。於是,很有氣氛的一頓飯在兩個「小幫手」的協助下,熱熱鬧鬧地完成了。
「歡迎光臨!」當下班的爸爸一回家,迎接他的就是笑彎了眼的孩子們,「我們是『媽媽餐廳』的服務生喔!」兩個孩子驕傲地說。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地搶著告訴爸爸,自己剛剛幫了哪些忙,也搶著努力地把自己幫忙煮的東西(即使是很大片的紅蘿蔔)吃完,一頓飯就開開心心地在「媽媽餐廳」裡度過。
之後,「媽媽餐廳」就經常在我們家開張,孩子會和我一起烹煮各種健康的菜色、準備不同的餐具與飲料、水果。雖然不一定是大魚大肉,但因為孩子可以參與煮飯的過程,可以選擇食物的擺放位置和器皿,所以到「媽媽餐廳」用餐時,孩子們總是特別的開心,大口大口地把飯菜吃光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