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當家長的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在歷朝的科舉制度裡,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風氣。
現代的少子化家庭,父母將未來的希望集於孩子一身,但學業上卻要求高極高,常常不顧子女的實際情況制定高標準。
家長擔心孩子的未來,替孩子計畫好一切,以期長大有出息。其實,行行出狀元,應鼓勵子女在適合他們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而不是迫使子女在父母設定的軌道上就範。教養子女首先必須了解子女,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一篇短文〈父親只要求我「好好活著」〉,文中的父親是個農人,當孩子犯錯時,他總是耐心地教導孩子並跟孩子說﹕「我不指望你們出名、光宗耀祖,只想讓你們能夠快快樂樂地好好活著,不做違法的事,這樣我就放心了。」孩子們聽了父親的話踏實地生活,努力上進。雖然沒有出人頭地、高人一等,但是在父親的眼中他們都「成才」了。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教育在於培養正氣,進而有了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善的人生觀。愛孩子要因才施教,讓他們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位置,踏實自在地做人,這是最根本最實在也是最博大的愛。(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