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二二八研究增補小組經過近二年研究,昨天發表研究成果初稿,其中,多項最新研究發現直指十三年前公布的行政院二二八研究報告有些描述偏離史實,並可能導致二二八事件一些歷史人物的功過定位翻案,例如原被形容為劊子手的彭孟緝,出兵鎮壓前有先驅離,一切理性合法。
二二八事件明年將屆滿六十周年,院士黃彰健昨天發表「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初稿。二二八增補研究小組的多項最新研究發現,可能導致二二八事件歷史人物功過翻案,例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被描述為下令出兵鎮壓見人就殺的劊子手,其實他的出兵鎮壓有先驅離,一切理性合法;蔣渭川被污蔑為惡霸,其實他只是受託溝通協調的角色。
在中研院研究員朱浤源訪問彭孟緝的兒子彭蔭剛,獲得提供八種新資料後,使屬於二二八事件一部分的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六日高雄事件歷史真相有必要修正。朱浤源說,根據彭蔭剛提供的資料,彭孟緝當時還住在台籍高雄市議長、彭明敏之父彭清靠的房子,兩人是朋友,不是敵人,再加上考證彭孟緝與陳儀往來的電報,確認彭孟緝處理高雄事件,過程一切理性合法。
「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初稿,將交由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新書發表籌備會彙整後,於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