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伴隨家人
王慧珺 (基隆醫院復健科主任)
「星雲禪話」是王慧珺和一雙兒女必做的簡報,周日「英文版」則是親子的共修功課,讓她在繁忙的醫師工作中找到與兒女們在課業上的共同點,也找回往日在北一女及醫學院中引以自豪的英文能力。
王慧珺覺得《人間福報》佛學教育具特色。她更期許《人間福報》持續成長,永遠伴隨自己和家人! (記者宮以斯帖)
令人眼睛一亮
陳雲和(作家.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副會長)
陳雲和覺得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性且乾淨的報紙,〈縱橫古今〉有很多往昔的知識和故事,過去一知半解的典故,終於在這裡見到它的源頭。〈家庭版〉關懷面很寬廣,副刊的包容性很大,不只是知名作家專屬的園地,也常刊載沒有名氣但文筆很好的作者作品,常令人眼睛一亮。
頭版的〈星雲禪話〉、〈菜根譚〉方塊文章文字精闢,時時流露禪機哲理,可讀性很高。
(記者阮愛惠)
絕佳的心靈晚課
吳育昇(立法委員)
在立法院忙完一天,回家靜靜的閱讀《人間福報》,立法委員吳育昇說,藉著閱讀福報來洗滌忙碌的心靈,因為福報沒有刀光劍影、不是對立衝突,看的是人間溫暖、讀的是世間美與善,對於一個政治人物而言,福報是絕佳的心靈晚課。
吳育昇訂閱福報已三年,身為立法委員,心靈難免受到世俗的種種紛爭衝擊,因此回到家只想恢復心情的平靜,讀福報便成為最佳選擇。
(記者陳忠賢)
文字的魅力與風采
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在楊朝祥看來,《人間福報》也是現今平面媒體中,最健康、最乾淨、最沒有雜質的報紙,尤其喜歡星雲大師每天親筆在頭版撰寫的「星雲禪話」。期許《人間福報》未來能多規畫適合年輕學子閱讀的文章,讓更多只喜歡圖像閱讀的青少年也能感受文字的魅力與風采。(記者羅智華)
為國家打下百年根基
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身為一位讀者,《人間福報》的創報理念推動社會向上發展的精神,令吳福濱很感動;身為一位家長,《人間福報》是一份可以放心給孩子閱讀的報紙,沒有八卦口水、沒有羶色腥,純淨內容讓孩子看到新聞本質。對於未來,期盼《人間福報》更關注教育文化議題,因為教育是打下根基的百年大計。(記者羅智華)
保持正向的思維
魏綵羿(出版公司職員)
很希望報紙上的內容是「激勵人心」的,尤其是在藝文報導上,多選正面、能用心靈力量鼓舞病友或一般人的文章,魏綵羿覺得現在國內許多刊登在報紙上的藝術品和畫作,都過於灰暗,很少有療癒或具有美感的圖文。因而她喜歡看《人間福報》,希望內容保持正向。
(記者李祖翔)
拉回內心的平靜
林鳳玲(科瑩健康事業負責人)
十年前,婆婆訂《人間福報》當作禮物,林鳳玲隨著年齡增長,面對種種人生的問題時,便看出其價值所在,就如一股人間清流。
她認為,真正的價值觀其實是不變的,社會價值觀似是而非,也讓人感到煩亂,但《人間福報》通常能把人拉回來,藉由反思得到內心的平靜。(記者楊慧玉)
用手機拍照傳給親友
陳亦純(保險達人)
深深被溫馨、祥和的報風所吸引,陳亦純贈送給監獄受刑人,希望能潛移默化,也將不錯的文章用手機拍照後傳給親友。
陳亦純因為長期閱讀《人間福報》,認為從事保險業,更應著重心法、正面思考,才能聚緣、聚財,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