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時表現非常兩極化,一種是瘋狂責備孩子的不懂事,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不是解釋而是辯解,因為認定孩子鐵定錯了,所以所說的話都是強辯。另一種是在孩子負責任前就先幫孩子想好理由,「一定是同學害他的」或「一定是因為考試太緊張了」,但不論是哪一種父母,都沒有做到給予孩子練習「負責任」的機會。
幼稚園的孩子只要做錯事情總是推給另一個人,所以幼稚園老師最忙的是尋找「凶手」究竟是誰。當我們懵懵懂懂的時候,我們就被教育要對自己負責任,起床了要自己穿衣服、刷牙,照顧自己就是負責任的第一步。但負責任並不是只有對自己而已。老師在講台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教育,用以教導孩子的言行,這是老師必須負的責任。如今有校長因為便當回扣的問題鬧上司法,這對於教育下一代是非常不好的示範。
曾經有一個母親跟我說,他的孩子談戀愛後變了樣,許多想法都是偏激的,彷彿只有自己的意見最正確。後來孩子離開了第一段感情,在第二段感情中遇到更好的另一半,就在大家欣慰總算遇到對的人時,這段戀情一樣無疾而終。當時,這位母親心中想著:「一定是第一段感情的影響,孩子才會變壞」。
其實不論什麼原因,這個已經談過兩段戀愛的大人並沒有學會負責任。因為不論是自己或是母親,都把問題推給了第一段感情中的另一半,卻忘記一個錯誤的發生,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已。而且孩子如果有偏激的想法,或許是從小就有這樣的傾向,只是在特定時刻更加彰顯而已。
如果已經知道是不好的想法與念頭,卻只是存著「都是別人所害的」的念頭,這樣的孩子不僅學不會負責任,更不覺得自己有錯。
今年是龍年,許多人想拚個龍子龍女,但千萬別把孩子教養成「聾子聾女」,別讓孩子聽不見真理的聲音。負責任並不是豪爽的說「我扛」就叫負責,是要能甘心將情況由糟轉好,是要有承擔結果的能力與勇氣。
就讓孩子由對小事負責開始吧,吃完飯幫忙收拾碗筷、洗完衣服幫忙晾乾,或是大掃除時獨自整理一個公共區域。不要害怕洗碗會耽誤他念書的時間,不要擔心他衣服總是沒有攤開曬乾。讓他不但會照顧自己,並訓練孩子對於別人也要負責任。
以前許多父母擔心自己以後老了沒有兒女養,但現在愈來愈多父母則擔心自己老了還要養兒女。教育也有黃金時期,別等到家有啃老族時才清醒,錯失了教他負責任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