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顆種子 到1座樹林 8老造林 30年不悔

 |2012.03.22
125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在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有八位農村老人,三十年來堅守在漫漫荒山上,目的只有一個——種樹、護林。

從陸良縣城出發,半小時左右車程,有座被稱為「花木山林場」的七千四百多畝林地,「這都是那八位老人的功勞,是他們把樹種在了那原本的荒山上。」當地宣傳部門工作人員解釋。一九八○年年末,當時的大隊民兵營長王小苗,在帶領民兵上花木山訓練打靶時,發現目光所及竟是滿眼荒蕪,在一次次內心隱隱作痛後,決定上山開荒種樹。

在王小苗的號召下,出於朋友、兄弟情誼,有七人加入了他的種樹隊伍。從揮起鋤頭鑿開第一個樹坑起,這八位未曾想到,此後漫長的人生歲月裡,他們將始終與這座山林為伴。

海拔兩千多公尺的花木山上,天寒地凍,他們只能在山上臨時搭就的簡陋棚子裡入睡,第二天一早,就得冒著嚴寒挖樹坑、填埋土壤。花木山終年缺水,所種樹苗只有等雨水來澆灌,每到雨季來臨之時,為保證樹苗的成活率,他們一次次冒雨栽種。

而每每在千辛萬苦地挖好樹坑,把樹種撒進去,遲遲不見種子發芽,挖坑一看,樹種早已不翼而飛。「山上的小鳥、老鼠常常過來禍害,一不小心樹種就被牠們偷吃了。」

這段艱難的「綠化」之路,歷時四年,到了一九八四年,林場已具備了雛形,為紀念大家艱辛的付出,八人一致同意,將這片林場取名為「花木山林場」。林場建成後,他們轉換身分,成了護林員,一直守在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林場裡,巡山、護林。造林成功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不少附近的鄉鎮請求王小苗他們幫助造林。

從一九八五至一九九五年,王小苗等八人先後承包了陸良縣九個鄉鎮、十三萬六千畝的荒山造林工程,在每畝工程造林驗收合格僅有人民幣十元(約新台幣四十六元)的報酬基礎上,經林業部門檢查驗收,造林全部合格。

八人之一的王長取,每當巡山時看著眼前一棵棵拔地而起的高大松樹,他就覺得心裡很踏實、很高興。而八位老人守山護林的這些年裡,整個花木山林場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沒有發生過一起偷砍盜伐事件。如今,他們一起下山回家了,王長取說:「我身體還行,還能做得動。要是能讓我再守幾年,等我實在做不動了再下來,就更好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