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王建民這一摔,不但談不上優雅,球評劉志昇說:「這根本就不是投手該有的動作。」但劉志昇請大家認真看待這一摔,這是王建民上半身的靈活度、協調性優於下半身的必然結果。
「你看過王建民在訓練中受傷嗎?」劉志昇反問:「這次左大腿拉傷之外,我反而擔心他的腳踝。」王建民訓練中極少受傷,但這次受傷某種程度上,就像二○○八年跑壘受傷,都是在比賽中瞬間出現。
「彈跳、快速位移、轉身」這些是評估選手協調性、靈活度的指標。依劉志昇觀察,王建民從小的訓練「正面、直線」居多,「彎曲、瞬間」的訓練少。在高張力比賽中,加上他一九○點五公分身高、一○四點三公斤的體重,他的下半身靈活度及協調性受到高度考驗。
球評楊清瓏認為王建民「太大意」。下投手丘往一壘衝刺過程肌肉緊繃、動作不協調,「很多人這一球是不急於去踩一壘的」,楊清瓏說:「王建民是認真,但瞬間搶踩並不容易。」至於王建民是否協調性不佳,楊清瓏說:「這要問他的訓練員。」而且在雙腳腳踝連續內、外翻,「馬上要調整(步伐),不容易」。
都是在大聯盟討生活,洋基隊左投沙巴西亞也是大塊頭,劉志昇說:「『沙胖』屁股特大,王建民屁股也不小,差別在哪裡?」他說,差別在王建民的腳踝、小腿的比例較不易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王建民上半身的協調性明顯優於下半身,上半身協調性讓他手臂的敏感度充分延伸到出手點。看昨天王建民摔倒前的表現,劉志昇高興的說:「曲球的揮臂速度比去年好太多了」、「連變速球是壞球,都會讓打者誤以為是伸卡球來了,急著揮棒」。
那一摔的原因?劉志昇說,難找到確切形容詞,雖不致於「鼎扣扣(硬梆梆)」,但至少是王建民投完球進入防守狀態時有點「笨重」。只能說王建民的下半身,缺少瞬間位移時與上半身一樣的靈活與敏感度,才會摔出一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