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曆

秋分和春分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亦皆為陽光直射赤道的時候,這天日夜等長,過了這天開始夜長日短。進入秋分後也漸漸可以感覺到秋天的氣息,早晚逐漸有涼意,中午不再那麼炎熱,葉子也逐漸泛黃。
秋分從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開始到十月的七或八日結束,大約在中秋節前後。和白露一樣,期間來自北方西伯利亞和蒙古冷高氣壓還在發展當中,並逐漸伴隨東北季風的鋒面形成,不過此時的鋒面和春天的鋒面比較起來較不強烈,雨量也通常不太多。
秋分的溫度則是比較舒適,除了中南部之外,北部和東部的中午的平均高溫都紛紛降到30度以下,不過仍處於季節變換時期的秋分,溫度仍然很不穩定,端視影響的天氣系統而定,鋒面南下時會有涼意,但太平洋
高壓籠罩時,仍然有機會出現炎熱的秋老虎。
因為不穩定,溫度起伏大,秋分也是容易令人著涼的節氣。日本人也以秋分來當成秋天的開始,日語有句俗諺「男人的心,如同秋天的夜晚,一夜七變」,形容男人的心善變,和台灣俗諺「春天後母心」,形容天氣像後母一樣陰晴不定類似。此時出門類似春天,早晚出門可得開始準備薄外套了,平常也要多關心天氣預報。
雖然秋天好似帶點憂愁,天氣也不甚穩定,然而台灣在秋分到小雪之前的天氣可以說是一年裡頭最舒適的時候,和春天一樣,氣溫不太冷也不太熱,但又不似春天般多雨,很適合從事戶外活動,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颱風了。
月餅、米粉芋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通常落在白露、秋分的節氣,這天會用月餅來祭拜土地公、祖先與月娘,還會用當令芋頭熬煮的米粉芋(芋頭米粉湯)來祭祀,俗諺說:「吃米粉芋,給子孫有頭路」,祈求祖先保佑子孫有好工作。
秋季屬金,屬收,屬西方,貴在養肺。此時天高氣爽,建議在睡眠時可以頭朝西方,每日早睡早起以順應秋氣;此外,由於秋天介乎夏冬兩個溫度極端的季節之間,體質及健康狀況良好者,可以藉此節氣實行「秋凍」,也就是在天氣已有涼意時,刻意不馬上穿上長袖衣服或外套,而是繼續穿著夏季短袖衣衫,用身體感受秋涼,讓自己漸漸適應即將來臨的冬天,如此即能增強對環境的抵抗力與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