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四十九歲的中國建築師王澍,以其在中國建築的博物館、圖書館等作品,二十七日獲得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二○一二年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繼一九八三年貝聿銘之後,第二位獲此獎的華人建築師。王澍對獲獎表示驚喜和榮幸。
過去獲得此獎的建築師包括美國的蓋瑞、華裔美籍的貝聿銘、日本的安藤忠雄、義大利的皮亞諾等。該獎贊助者普立茲克說:「此獎的評審委員會評定由中國的王澍獲獎,代表在認可中國將於建築理想發展上扮演的角色,邁出重要的一步。此外,在未來數十年,中國在都市化方面的成功將對中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
王澍擅以回收材料(如舊瓦)、傳統中國工匠方式,打造充滿現代感的小型建築,被西方人認為充滿詩意與哲學性。與中國近年流行的超大型建築相比,王澍的建築相當「迷你」、在中國也非主流,普立茲克頒獎給他,似乎也是對中國建築現象「大、怪、高」的批判。
王澍與他的妻子陸文宇在一九九七年創立了業餘建築工作室,他自二○○○年起擔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系主任,他的著名建築包括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館;用拆除傳統房屋回收的超過二百萬瓦片,舖設屋頂的美術學院象山校園建築;寧波歷史博物館;寧波美術館等。他設計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一半建在地面之下,因為蘇州林園的傳統是在山和水之間的建築不宜太高。
王澍也經常在哈佛大學、德州大學、賓州大學等世界各大學擔任訪問講師。王澍的舅舅住在台灣,他來台兩次,與以生態屋知名的建築師謝英俊是好友,兩人去年在台合辦「朗讀違章」建築展。他曾參加《聯合報》的「兩岸對望」與台灣建築師阮慶岳對談。
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定五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舉行,王澍將獲得獎金十萬美元和一個銅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