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跟小孩搏感情可以,要像朋友一樣玩,真力不從心!」愈來愈多父母,和子女相差三十多歲,一方將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漸漸衰退;另一方正邁向青春期,身心逐漸成熟,希望快快長大;兩代間的生理距離愈拉愈大。
青春期和更年期就像上下樓梯,在身體機能上有明顯的不同趨勢。先看處於成長階段、活力充沛、體力最好的青少年,身高、體重、骨骼、肌肉、脂肪、內分泌逐漸成熟,即將邁向大人世界,也開始擔心外表不如人。
父母這一方,隨著更年期到來,要面對體重增加、身材變形、體力衰退、情緒不穩、骨骼老化、血壓和血糖升高,,女性還需面臨停經、熱潮紅、骨質疏鬆,其最大煩惱就是如何延緩老化,甚至「回春」。
然而,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生理機能問題,皆出現在骨骼、脂肪、皮膚部位,到底他們各自都在煩惱什麼?
一、骨骼的發育與衰退
青少年處於身體機能建立期,骨骼發育、身高增長;更年期則身體衰退、骨質漸漸流失,可能導致變矮、脊椎歪斜,若不幸罹患骨質疏鬆症,更容易有駝背、脊椎僵硬傾向。
很多年輕人自恃有骨本可「揮霍」,不知骨質密度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其實,三十至四十歲以後,骨質密度就會開始走下坡。造骨細胞隨著人體一起衰老,攝取的鈣質多沒經轉化儲存到骨頭,就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這種情況年紀愈大愈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程度也會日增。
在造骨細胞慢慢衰老下,蝕骨細胞仍很活躍,繼續提取骨頭裡的鈣質到血液,這時身體若不持續補充鈣質,骨質疏鬆也會悄然而來。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不但沒有荷爾蒙輔助,造骨細胞又隨身體衰老,等於雪上加霜。
二、脂肪的貶值與增值
青少年常愛吃高油脂、刺激性的垃圾食物,容易受肉類中的荷爾蒙影響,使體重過重。更年期婦女也可能有無預警發胖、瘦不下來的困擾。
過胖問題外,也有青少年因刻意減肥,導致體重過輕。青少年太胖太瘦都不適宜,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蔡克嵩表示:「如果成長期體重不夠,成長會受限,導致身材瘦小。」太胖則血糖、膽固醇、血脂升高,因此,控制適當體重是必要的。
內分泌的多寡,也在更年期、青春期發生作用。性腺功能使得青春期孩子發育完整,卻使更年期父母呈衰退現象,具體表現是二十歲左右體力最好,之後便開始走下坡。內分泌中的生長激素可以使男生脂肪量變少、肌肉結實、體型精瘦,卻讓女生脂肪量變多,顯得體貌圓滿豐潤。
脂肪對更年期婦女來說是種累贅,在體重沒減少的情況下,不僅肌肉變成脂肪,還會囤積於內臟中,罹患慢性病的機率也比男性高。
三、皮膚的成熟與老化
皮膚是青春期和更年期都煩惱不已的問題,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胡淑玲指出,皮膚狀況和遺傳、飲食、生活作息都有關。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額頭冒粉刺,是長青春痘的開始,也是性腺成熟的徵兆;月經來則表示身體已成熟。門診中,胡淑玲常見到因滿臉痘痘而自卑的青少年,她建議,提早養成早晚用洗面乳洗臉的習慣,若臉部太油,一天可洗二至三次,不要用力搓揉,痘痘就會變少。
至於更年期的皮膚,只要年過四十歲,多少會有乾燥、老化、斑點、冒痘痘、臉潮紅、冬季皮膚癢等問題,她表示,皮膚老化有「真老化」和「光老化」兩種,前者是自然老化,後者是因工作、生活習慣、曬太陽導致的老化。若上述情形不可避免,則需勤於「白天防曬、夜晚美白」,才能讓皮膚保持水水嫩嫩。
皮膚從青春期到更年期有種微妙關係,她指出,青春期皮膚容易出油、冒痘痘的人,到更年期,皮膚會接近中性,顯得年輕;乾性皮膚在青春期雖然好得不得了,但過了三十、四十歲,常會顯得乾燥,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
青春期和更年期雖在生理上引起不少變化,但大部分生理煩惱都可從飲食和運動解決,中醫談到的「先天之本在腎(遺傳因子),後天之本在脾(免疫系統)」就是這個意思。靠著後天親子一起補充營養、勤快活動,可達到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