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落實教育施政主軸「社會關懷」理念,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就學,教育部推動學校教育儲蓄戶計畫,從九十七年啟動至今,學校已有二萬六百七十三個案上網,有二萬二十一件已獲得捐助並結案。
目前全台灣參與「推動學校教育儲蓄專戶」計畫,並獲公益勸募許可的公立高中職及國中、小,計有三千零九十五校,等於全台灣近八成學校加入學校教育儲蓄戶。
教育部資料顯示,經學校確認捐款款項有九千六百四十四筆,金額從一元至四百萬元都有。
截至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止,累計捐款金額有二億八千七百四十九萬二百零五元,捐款金額並且持續增加。
學校可透過網站平台www.edusave.edu.tw「幸福撲滿—捐出您的愛,打造孩子的未來」,將個案需求內容上網填寫,民眾即可由此獲得迫切需要幫助學生的相關訊息。此平台最大好處,是有助於民眾將愛心捐款「即時」給需救助的學生。
台南市一名國小六年級溫小妹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又罹癌,無法工作,家裡經濟陷入困境,老師發現溫小妹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而且又沒有錢配眼鏡,將此案例在學校教育儲蓄戶網站上架,募得善心人士捐贈配鏡的款項,讓溫小妹能夠好好讀書。
辦理過業務的台北市萬興國小主任楊珩說,孩子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時,要教導他好好感激,因為這是孩子人生的轉折點。
他也說,孩子同時也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從中學會如何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教育部呼籲,會持續推動,並將此形成制度,讓善款能夠即時給需要幫助的學生,希望大家一起發揮愛心,不論金額多寡,聚沙成塔,幫助台灣每個角落中需要扶助的弱勢學童安心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