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學佛之道

陳秋玉 |2012.02.26
1284觀看次
字級

文/陳秋玉

「學佛是否需要出家或吃素?學佛後可以穿華服嗎?學佛有什麼好處?」針對諸多在家居士學佛的疑惑,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於二月十九日,以「在家居士的學佛之道」為題,禮請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與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梁招娥、中區區副會長莊敦、桃竹苗區區副會長陳彩萍、督導吳振加等四位與談人,為八百位民眾解惑,並展開精采的對話。

因為喜歡佛光山的梵唄之音,法會後又能吃到美味的素菜,加上感念一群菩薩心腸的師姐為婆婆助念,因而加入佛光會的與談人梁招娥師姐,娓娓道出學佛因緣。他表示,「成為佛光會員後,我一步一腳印地從基層做起,民國九十八年間當選督導長,同年被檢驗出罹患癌症,但我沒有因此而退縮,反而認為這是菩薩對我的考驗,除了更加努力推動會務;在這期間也接受化療,在別人眼中一點都不像病人,這是我對信仰虔誠,菩薩給予堅強的力量面對一切。」

為超薦過世愛女而到佛光山參加水陸法會的莊敦說,「在法會上他受到很大的震撼,法師的開示不僅能安定心靈,逐漸地也愛上了佛法,確信女兒得到法益,往生極樂佛國。」

莊敦說,學佛的好處,是他把以前沉迷於打牌、喝酒、抽菸的壞習慣全都改掉,現在不但變得有涵養,連外在也顯露出氣質。不但如此,佛法對他的事業幫助很大,他能以圓融的態度來包容客人,生意也增加不少。此外,與家人的相處,他也懂得運用跳探戈一進一退的道理,成為人人稱羨的幸福家庭。

「小時候旅居馬來西亞,成年後一心渴望找到心中永遠的信仰,因緣際會初次到佛光山,在大雄寶殿禮佛,就感動得熱淚盈眶。」陳彩萍提及,在佛光山找到心中的信仰,還在佛光會擔任四年會長,家人原本不支持她學佛,但她以改變自己來獲得親人的認同,生活簡單、穿著美麗端莊而不奢華,婆婆因為她的轉變而加入佛光會。陳彩萍更以學佛二十年的經驗叮嚀,學佛首先要顧好家庭,讓家人放心之後,才能感動家人一起來學佛。

學佛起步較晚的吳振加說,他從小有一個錯誤的是觀念,認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錯事,為「不知者無罪」,直到在妻子的牽引下,加入佛光會並承擔會長,才了解佛光會所做,都是利益大眾的事,他從一個性格硬梆梆的人,轉變為身段柔軟、滿口好話。他透露,「年輕時常感到諸事不順;但在佛光會忙了這麼多年後,讓他覺得一切都很順利,心也變得柔軟,容易滿足和寬容別人。」

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表示,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吃素、求佛或拜佛,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人生要先從自己做起,誠如星雲大師所說的三好、四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都是佛法。信佛要學習給人歡喜,家庭會健康和諧,心胸開闊與人結善緣,就能得到平安和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