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時空,只能擁有一個選擇,無法兼顧其他選項,做出決定的瞬間,也同時注定了「錯過」。趙匡胤當時若沒有發動陳橋兵變,進而黃袍加身,或許就錯過了成為九五之尊,並建立宋朝的機會;可是宋太祖萬萬沒想到「強幹弱枝,重文輕武」的政策,竟種下宋朝日後積弱不振的因,錯過發展為強盛帝國的果。
孟子有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早在戰國時代,孟子就說出這番符合「機會成本」的典型取捨論。在經濟學上,我們能用數字精確的計算出機會成本,得到邊際效益的最大值,但是對於人生,有哪一門學問能評斷出事物的真實價值,好避免做出失當的選擇呢?
每個人都在人生的單程車上,或許我也曾錯過了什麼,卻不願耽溺於錯失的悔恨中,因為視野角度決定車窗外的景觀,我可以抉擇用依然熱情的心看世界,用理性思考把握每分每秒。印度詩人〈泰戈爾詩集〉道出我的信念:「如果你只因錯過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複雜,常讓人無法分出孰輕孰重,選擇之後,其他的選項瞬間失去可能,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決定,只要順從自己的心,選擇真正想要的,就不會後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必定免不了錯過,然而每個錯過都是學習,都是經驗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