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麗玥台北報導】隨著石化能源逐漸枯竭,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替代能源,農委會林務局與工研院合作的生質能源研發基地,成功將竹炭轉化成電力,為全球首創的「竹材炭化」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同時周邊產物更可以開發成紡織、保健和環保產品,預計明年產值可以達到三十億元!
農委會林務局局長顏仁德表示,全台目前有十五萬公頃的竹林,在全球進行替代能源開發時,林務局從九十一年起與工研院合作,推動竹炭生質能源的研發計畫,目前已經能夠成功將竹材炭化轉換成電力,技術領先世界各國。
他表示,每二百公升竹炭,透過炭化爐連續炭化,以鼓風爐吸引生成的甲烷氣體,先去除焦油及粉塵後,再送到氣體引擎發電機,進行高功率轉換發電,每小時可以生產五千瓦的電力,足夠供應二至三個家庭的用電量,而且炭化過程產生的物質,像竹醋液、竹炭粉都還可以做成保暖、排汗、除臭的衣服、口罩或保健用品,甚至食品。
工研院表示,包括燒炭控溫的設備、技術,以及開發相關產品的能力,台灣都走在世界最前端,連日本人來參觀都想買下位於苗栗三灣研究基地的設備。但為維護台灣產業競爭力,許多領先技術都不外流,未來將透過技術移轉,逐步讓民間做量產的運用,也開發國際市場,帶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