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瘋」席捲美國,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讚揚林書豪是美國年輕人榜樣,他說「努力不會白費,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美國需要給更多像林書豪的孩子機會。
林書豪一路走來,因有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循序漸進的「啟蒙」,加上他努力不懈的勇氣、決心,美國教長稱讚是年輕人的榜樣,對重視升學的台灣,何嘗不是榜樣?
最近學測發放成績單,接下來是推甄,因有許多家長希望成績較高的孩子,要進入明星大學與一流科系,希望能有好前途,而大學在甄選時,也多以學科成績為篩選基本條件,相信這讓不少瘋林書豪的高三畢業生鬱卒,因為他們的志趣被成績埋沒了。
雖然媒體一再呼籲家長、老師「放手」,陪孩子找出興趣與鼓勵他們多一些運動、才藝活動,但實際上大人還是不改變「唯有讀書高」觀念,這種一邊替林書豪鼓掌,一邊壓抑子弟多元學習,或許是教育改革無法成功的原因。
台灣的孩子雖然沒有NBA等高層級職業運動發展空間,但應擁有為自己志趣努力的機會,如果連這種機會都沒有,又如何能展翅高飛?
林泉利(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