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生物對於其棲地都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地域分布的特徵十分明顯,換言之,如果人類改變這些生物原始生存領域的樣貌,就可能造成這些生物大量的減少甚至消失,這也是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以台灣「大琉璃紋鳳蝶」和「琉璃紋鳳蝶」這兩種近緣鳳蝶為例,牠們對環境的挑剔,就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兩種鳳蝶從幼蟲到成蟲的型態及習性都極為相似,彼此的差異只是:前者體型較大,後翅背面之藍綠色斑紋接近翅基處較圓弧,斑紋內之黑色翅脈較不明顯;後者的上述特徵則剛好相反。觀察兩種鳳蝶,可藉由幼蟲停棲、攝食植物種類為判斷依據。
有趣的是,兩種鳳蝶的寄主植物,全島皆可見,但大琉璃紋鳳蝶,卻僅侷限分布於新竹、宜蘭以北的低海拔山區;而琉璃紋鳳蝶則分布於桃園、新竹以南地區。
兩種鳳蝶的分布可謂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是什麼樣的因素牽制住牠們的自然分布?目前尚無答案,也始終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研究課題。
上圖是台灣大琉璃紋鳳蝶,牠在冬季期間成蝶,我在基隆暖暖的山區拍到牠的芳蹤,也正好印證了上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