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麥浪讓金門呈現北地風情。圖/王新偉
文/王新偉
台灣是個海島型的國家,亞熱帶的氣候和環境,並不適合溫帶的小麥作物生長,所以麥田景象在台灣難得一見。
四月穀雨,正是台灣水稻的播種時節,島上從西到東,一片水漾清綠。但來到離島的金門,卻是麥穗離離,田畝金黃,麥子熟了。
太武山下,是金門重要的農業區,幾條鳥禽聚集的溪流沿岸,小麥田頃如金色穀浪,豐年景象令人賞心悅目。
金門北緯二十四度,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本也不適合種麥,但因島上半乾旱氣候,土質為砂土及裸露的紅壤土,不宜耕作水稻,一直以來,島上農作都以耐旱性的雜糧如高梁和花生為主。近年金門縣積極投入農田水利,改良土質有成,適合農耕的田畝,漸漸發展出每年冬春兩季的一作小麥,和夏秋兩作的高梁,收穫良豐,讓金門一躍成為台灣重要的小麥產區。
自古以來,天時物候就與稼穡農事的脈動緊密相連。今日金門的春實纍纍,是海境島嶼地靈人傑的風生水起,也為古老的門楣再添日月光華。
若有機會前往金門旅遊,除了看山看海、看古蹟兼賞鳥,別忘了有機會可拜訪一下當地農家,欣賞不同時期生長著的麥田,說不定季節對了,還可體驗麥浪飄香的北地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