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國內有高達七成的職場員工運動量不足(每周運動時間不到一百五十分鐘),甚至有三成以上的上班族在最近一個月從未運動,尤其是農曆年假期間氣候寒冷,在家當「沙發馬鈴薯」伴隨而來的體重失控,導致上班族開工時無精打采,不但影響個人健康,也使企業生產效率下降。
另據新近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地區十三歲以上國民有規律運動的人口,以三十至四十四歲者最少,僅約百分之十五,而以職業區分,藍領工作者最低,僅百分之十五點九九,都遠低於全體規律運動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點四,顯示青壯年勞工的運動實待加強。
而據勞委會統計,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勞工的主因,大都與肥胖、體重過重有高度關聯,尤其多為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急性發作所致,而若以前年國內勞工平均薪資與勞動人口推估,損失高達三百一十八億元。
科學證實,運動的確有助體脂肪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代謝慢性病罹患率,國健局為使勞工控制體重,推出《健康生活動起來》系列工具書,希望能帶動職場運動風氣,及改善工作條件、環境,但筆者必須提醒企業,員工肥胖所引發併發症,也影響企業營運成本,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政府大都制定法規,規範企業須積極導引員工控制體重,並有獎懲規定,以日本為例,二○○八年立法規定,若私人企業員工腰圍沒在標準範圍內,所屬公司將被罰款,用來支付國家的醫療支出,這項作法值得「孤軍奮戰」的國健局參考。
趙麗雲(台北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