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期:即日起至3月25日
展地: 國立故宮博物院208陳列室
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任職畫院,工人物,擅道釋像,山水界畫工整細緻,曾從郎世寧學畫,深受西法影響,乾隆六年(1741)擢升為「一等畫畫人」。此次展出〈摹顧愷之洛神圖〉卷,即丁觀鵬臨摹內府所藏古畫的代表性佳作。
〈洛神圖〉是以曹植(192-232)著名的愛情詩篇〈洛神賦〉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賦文內容描寫黃初三年(222),曹植覲見魏文帝後,自洛陽啟程,東歸封地鄄城,途經洛水之時,邂逅洛水女神宓妃並與之相戀,互傾愛慕之情,唯人神道殊、終致別離。
丁觀鵬奉敕臨摹的稿本應是北京故宮所藏〈傳顧愷之洛神圖〉卷。雖是摹本,但山水造型已自樸拙稚趣的古典畫樣,轉為成熟的金碧山水,且景物間的比例關係已趨精確;援以西洋明暗設色法與定點透視法,表現臉部五官、馬匹體態與空間層次,營造合乎視覺經驗的畫面。歷代以〈洛神賦〉為文本的畫作不計其數,清宮畫院初試西法,以鮮明的時代性格,賦予摹本新意,乾隆御題讚:「見說後生畏,誰云前藝空。」以古典圖式與傳統母題,融合西方畫技,正是清宮「摹古創新」的最佳範例。〈洛神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