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是清安徽全椒人,曾移家金陵,即今江蘇南京,這一居就是二十一年,自然對南京城的名山大川再熟悉不過。《儒林外史》回目裡提到的許多地名,以南京居多,像三十回的莫愁湖,四十回的利涉橋,四十一回的秦淮河。
「莫愁湖」位於南京秦淮河西,為六朝勝跡,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勝、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譽。
莫愁湖古稱「橫塘」,因其依石頭城,又稱「石城湖」。相傳南齊時,有洛陽少女莫愁因家貧遠嫁江東富戶盧家,移居石城湖畔。莫愁端莊賢惠,樂於助人,後人為紀念她,便將「石城湖」改名為「莫愁湖」。有許多詩文吟詠莫愁和莫愁湖,就連貴為天子的梁武帝也寫過一篇〈河中水之歌〉。普天之下,名山大川能有此殊榮的怕沒幾處吧?
有趣的是,荊楚大地的荊門鐘祥也有一處莫愁湖,是紀念另一位莫愁。此莫愁比南京莫愁還年長,是楚國第一美女和楚歌舞一代宗師。據說她曾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
秦淮河比莫愁湖名頭更響,想來是得益於南明的「秦淮八艷」。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一一○公里。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自東吳始,秦淮成為六朝望族聚居之地。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尤其明代,是十里秦淮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