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孩子提燈籠的元宵節…

邱傑 |2012.02.13
1033觀看次
字級

今年元宵節全台有許多新紀錄,有花燈破了高度紀錄,有燈會破了人潮紀錄,有「天燈施放特許區」施放天燈數目破了紀錄等,我住的六十小村也破了紀錄,第一次沒看到街上有提花燈的孩子。

過元宵提燈籠曾是每個台灣人難忘的兒時記憶,一人一盞成群結隊夜遊小街上,那時雖是使用小蠟燭的紙製燈籠,如果小心保護,也能年復一年使用很久;民國六十年代後出現了塑膠燈籠,不再使用小蠟燭,改以電池和小燈泡,號稱安全,卻是反環保的劣化性變革,讓大家失去了暗夜燭光搖曳趣味,雖然塑膠燈籠造形變化多,但孩子提燈的興緻,卻一年比一年低落。

近幾年,各級政府流行辦燈節燈會,燒錢大送花燈,肥了少數大商家和文化業,後遺症是柑仔店的燈籠生意沒了,或許這也是街上沒人賣燈籠、提燈籠的原因之一。

由下而上的素樸、傳統庶民年節活動演變至今,變成由上而下的燒錢大戲,各級政府美其名推動觀光,但這是誰在觀誰的光?台灣人大都出過國觀過光,那一位台灣人出國想去看他國政府燒人民之錢、搶人民之樂所辦的浮華民俗活動?誰不想去看原汁原味的民俗傳統?

我住的小村中心大廟,數年前斥資一億餘元改建得金碧輝煌,卻喚不回廟前擠看野台戲的人潮,甚至連戲台也拆除了,如今辦晚會,有時搭電子豪華大舞台,有時搭臨時看台,卻只見勁歌熱舞、插科打諢,不復見道地的歌仔戲、布袋戲,當小村沒有孩子提花燈後,我知道某個時代從此消失了。

我雖慶幸自己曾經歷淳樸的年代,提一盞紙燈籠都開心滿足,但也對擁有一切新鮮物,卻不知滿足為何物的現代孩子悲憫,我想問孰令致之?

邱傑(桃縣大園/畫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