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抽驗知名連鎖超市、賣場的八家門市,發現五十八項新鮮蔬果,有十二項農藥殘留量超標,或使用禁藥,而且混用多種農藥情況嚴重,有二十五項蔬果驗出含三種以上不同農藥,一件金棗更驗出九種殘留農藥。
這令人難以置信,去年相繼爆發不肖廠商販售含塑化劑的食品原料、餐廳使用會釋放毒物的美耐皿餐具,及販賣過期食品與飲料,讓國人聞「食」色變,「食」在不安心,經媒體大幅報導,民眾強烈批判,除黑心廠商受法律懲處外,政府也信誓旦旦要加強檢驗。
沒想到蔬果殘留農藥老問題仍未改善,可見農產品的產銷及監管檢驗流程,出現嚴重漏洞,連較受消費者信賴的知名賣場,都販售農藥殘量超標的蔬果,傳統市場或菜農自行零售,問題可能更廣更嚴重。
環團、衛生、醫師及健保單位鼓勵民眾「天天五蔬果」,降低癌症或其他疾病發生率,可是蔬果殘留農藥嚴重,大量食用豈不適得其反?
筆者認為,蔬果殘留農藥,且使用禁用農藥,源頭當然菜農及農藥製造廠商,因此,農委會等相關單位及各超市賣場,應建立產銷追蹤,並嚴格檢驗把關外,對於知法犯法的廠商及農民,應比照塑化劑嚴辦,惟有多頭並進才能讓消費者重「食」信心。
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