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婆婆罹患癌症,住院期間,有佛教團體主動前來關懷,由於先生質疑我學佛,本想趁此讓他了解學佛的好處,沒想到每一位前來的師姐,不但要我們布施做慈善,還告訴婆婆業障纏身的恐怖因果,讓先生更反感。宗教不是給人安定平靜的嗎?可是師姐們的說法卻讓家屬和病人更焦慮。
福報禪師答:許多人在被宣布得癌症時,就像遭到不公平的審判,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是我?」然後開始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走完此生,也使親友身心受煎熬。
也有些人誤解業報因果之理,以為一切都是前生注定,而放棄最佳治療時機,即使真的確定是前生注定,在病人及家屬已飽受身心煎熬,也不應該再加重心理負擔了,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的道理雖真,但用在錯的地方就不叫道理,反而為理所困。
如何協助病人及家屬,關鍵在於協助他們預備好接受死亡,將灰暗、消極的態度,轉為光明正面的思考。正因為死亡不可預期,我們更要有「生時提起,死時放下」的心態,讓活著的每一天發光發熱。
死亡不可知,加上民間又有太多神秘詭異的傳說,導致人們臆測死後未知的空間,必然是黑暗恐怖的,而使當事人更加抗拒、害怕,因此應輔導當事人不必隱藏心中的害怕或遺憾,要適度地尋求心靈依靠。
此時,我們不要再提病情種種,而是真心關懷建立信任感後,再適時為他宣說淨土世界的莊嚴美好,或者講說往生淨土的溫馨小故事,給予病人能輕易做到的法門,例如告訴他「只要至誠懇切、心繫彌陀,諸天菩薩就陪在身旁」,讓死亡旅程有個溫馨的開始。
面對死亡課題,不管病人或家屬,我們不宜太急切,而是要去除病人的恐懼,幫助家屬走出悲傷,使彼此有更深刻的生命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