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耕作,是一種生活美學,用心生活、靜觀自得,是對生命體的尊重!植物是有覺知的,喜愛栽種的朋友,用愛心照顧作物,無論身在宇宙任何一隅,植物也會一直與人相知相惜、相看不厭。
生命的喜悅,來自不同生命體能彼此分享,相互給予!絕大多數人暫時無法抽離城市,而我們一定也能夠在自身居住的都會,實踐一種簡單與友善耕作、不傷害動物的飲食生活。
年輕時,由於工作關係,以十年時間,探訪了世界四十多個第三世界區域;這十年中,無論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蠻荒叢林,還是戰火頻仍的東亞金三角,讓我親眼目睹了人類的無知與貪婪,環境生態造成強大的破壞。為此!我認知只有對「萬事萬物絕對尊重」,才是人類與地球和諧共處的方式。
此後便毅然回到合歡山,開始實踐「有機農耕生活」。整整十二年,這過程當中,由於年輕時工作壓力大,未曾好好照顧自己,以致腎功能發生障礙,原本要洗腎的我,放棄西方醫療,開始素食(自然食材)、靜心、務農,並過著規律生活。
五年後!不但沒洗腎,身體也回復健康。同樣!個人實踐的結果,體驗到健康必須透過心理自我的理解,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對任何事物,以不依附不占有的方式對待,更毋需強迫自己活在別人的期望下,或勉強別人活在我們的期望下,要以正面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身體有自癒的能力,如此才能活得健康。
面對全球暖化問題,多年來親自探索結果,目睹大片雨林被人類破壞。雨林是地球的「肺」,失去雨林與森林,加上人類畜牧、工業、採礦等,造成的污染,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早已是面目全非。
除了力行節能減碳的生活,我幾乎有二十多年,不飲用自來水。目前在台北、宜蘭等地,教授有機農耕與樂活生活。教學的目的,期盼台北市的建築屋頂都能綠化,或者因應未來糧食短缺,而種植有機蔬果,可以減少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排碳量,更可以食用自家種的健康蔬菜。
雖然我個人食素,但在課堂上,從未強迫學員吃素,而是經常透過聚會,準備可口的蔬食招待學員。或在調裡自然食材的餐廳聚餐。幾年下來,總有幾個學員,也變成了素食者。
由於!自己種菜自己享受的原則,我很鼓勵學員,少外食,多在家裡炊煮,一周二次,最好全家人好好享受一頓健康美味的晚餐,不過!一定要保持愉悅的氣氛,找回家人溫馨和樂的品質。
「創藝‧綠生活」 是一塊包含生活創藝與綠化環保的新園地。
主角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你」。
你是如何的自給自足、快樂生活?如何的運用巧手美化善待環境?又如何創作具環保創意的設計?請與大家一起分享,讓地球更綠更美好。
文字:800字內 圖片:張數不拘 信箱:mtnart19@merit-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