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日前視察大業路一帶的路平專案,發現承包廠商連他特別指名的一段約兩百公尺的路面整修都做不好,他要求廠商立即刨掉重做,並說,施工路段品質不良,絕不會付款。
我想,全台北大概只有郝市長是最後知道路平專案問題叢叢的人,別的不說,考試院前的木柵路,短短幾百公尺不知被挖、回填過幾次,遑論台北市其他大街小巷。
其實,路不平除了太多單位施工不協調,各挖各的外,從路平專案、道路維修,到各單位挖路面與回填,都有柏油厚度不足,且工法不夠細緻,導致大卡車通過,或大雨沖刷,路基就破損的共通問題。
筆者記得小時候,馬路施工是非常「厚工」的事,鋪柏油前得先完成路基,柏油也都鋪得又厚又實,近年來為了求快而減少柏油,做路基與維護也不用心,這恐怕是路平專案無法徹底執行的關鍵。
媒體報導,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在道安會報,要求同仁不要以為新北市人多車多,塞車理所當然,應想辦法改善,今年度起每月的會報,改成針對問題的「主題式」討論,邀集交通、管線、警察單位及學者專家集思廣益,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這可作為台北市政府參考,郝市長應召集各相關單位,針對施工不良或各單位施工回填,制定統一標準,否則即使逐路段一步一腳印的勘察,台北市大概也沒有路平的一天。
李雲(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