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港訊】炸過的鞭炮紙除了丟掉,還有什麼功用?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從去年起蒐集炸過的炮紙,交由雕刻家魏俊邦搭配棉紙、糯米漿製作出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現在朝天宮將把三尊神像館藏在文化館中。
朝天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遶境北港鎮,所到之處鞭炮聲不斷,遺留滿地的炮紙,以前炮紙直接丟進垃圾桶,但去年開始,工作人員蒐集炸過的炮紙,民眾以為是朝天宮自行回收,其實是製作不同的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
由於炸過的鞭炮紙上仍殘留著火藥或引信,工作人員細細去除,魏俊邦歷經半年才完成三尊神像;他表示,紙做的神尊可擺放六百年都沒問題,甚至用四百度的火燒都毫髮無傷。原來在製作過程中,以棉紙做殼,再用泡紙和棉紙混合當底,糯米漿當膠水,一切遵循古法,光是神尊服飾上的描金就要十天。
魏俊邦說,描金看似簡單卻是製作工程中最累人的地方,因為顏料不好調,在繪畫時手不能抖,全神貫注,整天下來全身痠痛。他感嘆地說,因為他在台灣看不到文藝創作家的未來,加上大陸近年來為了彌補文化大革命所遺失的技術,不停地挖角在台的藝術家,決定年後到大陸闖天下,三尊紙神像是他在台最後的創作。